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55260
弥漫性脑损伤大鼠肠道防御素-5mRNA的表达(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赵希敏 刘 霞 沈晓燕
第1页

    参见附件(337KB,3页)。

     肠绒毛紊乱、脱落等,使肠道机械免疫屏障破坏。文献[8-9]应用相同的模型,也观察到弥漫性脑损伤后小肠黏膜萎缩,肠绒毛缩短,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等损伤改变。另外本实验也测定了大鼠静脉血内毒素的改变,颅脑创伤后24h至7d静脉血内毒素明显增加,说明肠黏膜的损伤已经使得肠道内细菌移位,产生内毒血症。而作为肠道免疫重要组成的防御素是否因为肠黏膜的损伤而降低呢?

    研究表明,防御素主要位于哺乳动物的小肠,由潘氏细胞分泌到隐窝腔,然后被运送到肠腔,它在大鼠回肠的浓度最高[1],因此本实验主要观察大鼠回肠RD-5 mRNA的变化。在大鼠头部受到打击导致弥漫性脑损伤后24h测定RD-5 mRNA的表达,发现明显高于正常大鼠。Condon等[10]。在失血性休克模型大鼠中应用RT-PCR测定RD-5mRNA水平变化,结果发现终止休克以后,回肠中RD-5 mRNA水平比对照组增加10倍;杨洪明等[11]的烫伤大鼠复苏后8h测定RD-5 mRNA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24h仍维持较高,3d后下降。此外Tanabe等[1]在小鼠坏死性胰腺炎的模型中测定防御素mRNA的表达,发现其降低并呈现动态变化。结合本实验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疾病状态下,虽然都存在肠道黏膜的损伤,但是防御素的表达并不一致。

    有关肠道RD-5分泌的调节机制,目前仍不明了,在弥漫性脑损伤24h大鼠回肠黏膜RD-5mRNA表达为何明显增加?笔者分析认为可能由于潘氏细胞位于小肠隐窝底部,颅脑创伤后肠黏膜充血.肠微绒毛损伤并未影响到潘氏细胞,该类细胞仍然保持合成、分泌RD-5的功能,同时由于炎性细胞的刺激促进RD-5合成增加[12]。但是,此时RD-5的增加不足以完全阻止细菌移位和血液中内毒素的升高,为内毒素血症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是产生MODS的重要因素。笔者的实验结果表明3d以后大鼠肠道内防御素RD-5下降,但是内毒素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因此,重度颅脑创伤后出现的内毒素血症与肠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一些攻下的中药,如大黄,可能有诱导防御素表达的作用,对防治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的MODS可能有一定帮助。

    [ 上 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3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