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50164
《黄帝内经》五味养生防病理论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养生月刊》 2006年第3期
     五味是古人对食物与药物从“味”的角度进行概括与分类,以说明其功用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藉此指导人们养生与防病。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类,实际上还有淡味。《黄帝内经》在叙述五味的功用的同时,常按五行学说将五味分属五脏,进一步说明五味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十分丰富,涉及面也十分广泛,今对其相关论述,尤其是在养生防病方面的论述,作如下探析。

    《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最先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其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说味相对于气(性),主要作用是化生阴精,是滋养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但要是摄人过分,或是偏嗜某味,则会使脏气失去平衡或出现功能障碍,则能伤害五脏(五宫)。按五味所生及归属,《黄帝内经》认为酸生(人)肝,苦生(人)心,甘生(人)脾,辛生(人)肺,咸生(人)肾。这里的“生”是滋养的意思。正如《素问·宣明五气》中所说:“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咸入肾,甘人脾。”《灵枢·五味》也说:“五味各走其所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