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499864
品味收藏 增进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养生月刊》 2007年第9期
     时逢盛世,收藏之风炽炎华夏,大家的热情越来越高,天地越来越广,队伍越来越大。据统计,收藏爱好者已超亿人,套用贾平凹先生一句话:“现如今,上至官员,下至百姓”,说到集物藏宝,可谓人人热衷,个个钟情,品味收藏,味道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健,真是益处多多。

    一、 增长知识,增进水平

    收藏就是将自己所喜欢的有价值的物品(包括历史上的、现在的)保存起来,以供学习研究或欣赏。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环境、个性爱好不同,因此所收集的藏品也不相同,有人喜欢收藏字画,有人喜欢收藏瓷器,有人喜欢刺绣,也有人喜欢收藏奇石,真可谓各有所爱、各有所好。收藏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能开阔视野,增长文化知识。收藏品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等诸多信息,构成形象的百科全书,所以收藏者易于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走进收藏世界,就象步入知识海洋,这里有无尽的学问等待你去学习,去钻研,天长日久,你会被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所熏陶,变得脑子更聪明,生活更充实。经过不断地学习、积累,也许你会变成精通某一方面知识的专家。众所周知,从古至今,有不少成就卓著的学者、专家,同时也是有名的收藏家。鲁迅、茅盾、郭沫若等大文豪从小都是收藏迷,收藏使他们获得了渊博的知识,收藏帮助他们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今年42岁的陈志忠,他是福建省三明侨报社长兼总编,因为爱好,他成了一名毛泽东像章收藏者,因为收藏,他成了一位在中国毛泽东像章收藏界颇有名气的毛泽东像章研究学者与鉴赏家。近年来,他从史学、美学、社会学角度入手,撰写并发表了100多篇研究文章,其中“试论毛泽东像章的美学价值”一文,曾获全国首届毛泽东像章理论研究论文的金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花费近20年时间收藏的三明地区“文革”时期制作的307种带有铭文的毛泽东像章,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并已编印成书《福建三明毛泽东像章图谱》(彩色画册),成为中国第一部区域性毛泽东像章收藏专著。

    浙江省绍兴的孙海芳,上虞的王水鑫、项志峰等,他们既是发展经济的企业家,又是开拓收藏事业的收藏家。孙海芳不仅在全国民间收藏的研讨会上发表有份量的论文,博得全国收藏家的好评,还在绍兴创建第一家上规模的私人博物馆,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赏。

    二、 广交朋友,丰富友情

    广交收藏界朋友以增进友情,以藏为友,以情交友,历来为收藏界所提倡。因此,收藏也就成为交流的桥梁,友谊的纽带。

    浙江省残疾人集邮协会李少华同志,深有感触地说:“通过集邮,我认识了许多朋友,他们当中有德高望重的邮坛前辈,有为邮票设计事业耕耘终生的邮票设计师,有在邮票研究和邮集编制中成绩斐然的集邮家,还有许多普通的集邮爱好者,和刚步入邮坛的青少年学生,以及那些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我一样在集邮活动中与多舛命运和疾病抗争的残疾人。他们给了我真诚的关爱和友情,给了我很多知识和教诲,他们中有的和我通信结交,有的和我在集邮活动中相识,有的和我朝夕相处,也有的仅见过一面,可是他们对我的热情和真诚一直深深地感动着我。”他们也激励着李少华身残志不残,热心为集邮收藏耕耘,为全省、全国集邮开拓发展,广泛联谊牵线搭桥。

    不少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他们在总结自己收藏的生涯中,感到最自豪的还是“不分省界、国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感到最得益的还是与广大藏友交往中“收藏了真情,丰富了友情”。

    三、 陶冶情操,利于健康

    歌德说过“收藏家是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为什么幸福?为什么快乐?是他拥有和占有了吗?不完全是。他主要的幸福和快乐是建立在收藏过程中,因为收藏本身的过程赋予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收藏是艰辛的劳动,在收藏过程中,既培养艰苦精神,又磨练了顽强意志,有不少石文化的收藏爱好者,顶烈日冒风寒,跋山涉水寻找各种奇石,所谓“掌中有乾坤,一石一世界”,一方面道出奇石源于山川,映射天地的自然本质,另一方面它还道出奇石收藏的最大乐趣,即是发现的过程和想象的过程。中国奇石收藏家福州车辆段退休职工孙吉象介绍说,搞收藏是一件耗费心血的活动,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尝到乐趣,就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从80年代开始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名山大川,孙老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艰苦实践的磨练中总结了“藏石励志、赏石怡情”的“八字经”,尝到了“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甜头。不少收藏爱好者就是抓住闲时、闲钱、闲情、闲趣,寻的是一种愉悦,碰的是一种机遇,找的是一种磨炼过程。

    收藏是一门学问,靠的是勤学和宁静,耐心和毅力,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查找多角度的资料,进行多层面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有超乎常人的嗅觉、敏感和慧眼,才能在沙粒中淘真金,才能集腋成裘、积土成山。

    收藏是高雅的文化活动,要培养高尚的人品和良好的藏德。有素质的收藏家懂得,收藏是神圣的事业,而不应该是一桩低进高出的买卖,藏品应该是收藏者一种精神气质的寄托,而不应该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收藏者应该是一名文化学者、艺术学家,最起码是一个热爱文化科学知识或有一定艺术追求、艺术气质的人,而不应该是满脑子生意经的俗不可耐的商人。

    收藏能战胜病痛,解除疲劳,增进健康。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员郑祺,他在“收藏是我心中的明灯”一文中写道:“我是一个残疾人,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苦命人,但收藏却成为我心中的明灯,它照亮我人生的道路。”“每当我收到协会办的《上海收藏家》报,读着读着就使我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参加收藏的乐趣,增添喜悦和快乐。”“每当闲暇、劳累或病痛袭来时,我就拿出搜集的一张张门券和一张张烟标来解闷,消除疲劳和病痛,享受生活的阳光。”

    西藏收藏家协会会长叶星生,在1999年就向国家捐出30多年所收藏的价值8000多万元的2300件藏品,至今已有8年之久,仍有人大惑不解,但叶星生会长在各种场合多次阐明自己观点:“人这一辈子最要紧的就是精神愉悦和开心。财富是有限的、僵硬的,救人也害人,不可太贪,而精神与知识是无限的、运动的,可以不断探索和追求,这是一笔非物质的文化财富,最让你心情愉快、智慧腾飞的精神家园,在西藏艰苦卓绝的情况下,我孑然一身生活了40年,不仅没跨掉,而且活得红光满面,这全靠我的精神家园,靠我的收藏滋润我,提升我,虽过得艰辛、贫穷,但只要守望着藏品,心里装着民间文化的灿烂和辉煌,我便吃得下,睡得着,永远不知孤独寂寞。”

    南京111岁民间艺术家胡家兰的剪纸收藏人生的报导,在全国引起轰动,作为全国健在的年龄最大的民间收藏艺术家,她不但日常生活能自理,而且每天读书看报,搞艺术创作和收藏,举世罕见。今年她已是111岁的高寿,仍创作了几幅剪纸,无疑成了我国乃至世界民间艺术史上的奇迹。总结她的健康养生经,就是得益于坚持不懈地搞剪纸收藏。, http://www.100md.com(曹松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