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13138
向罗素学习长寿的本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养生月刊》 2011年第5期
     有一日,去拜访一位老友,见他的客厅里挂着一条幅:“能够长寿是本事,身体健康算聪明。”老友对我说,他就是以此条幅来勉励自己的,在健康上聪明点,学点长寿的大本事。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流行“谁有本事谁赚大钱”一说。而在当今,已经进入到崇尚健康的时代,人们将健康视为“最大的财富”,谁有大本事、谁健康长寿,谁就是大赢家。

    一些人包括科技人员、市场开拓者、演艺明星等等,都很聪明、有本事,令人敬佩。然而,这些“拼命三郎”们却忽视了保健养生,致使自己的身体严重透支,精神长期处于重压之下。甚至英年早逝,着实令人痛惜。他们既是事业上的强者,也是生命中的弱者,是不珍爱身体的“糊涂人”。有的人从事平凡劳动,却长命百岁,健健康康,倒也让人羡慕。其中,不乏经历坎坷者,但他们拥有积极、平和的心态,重视生理、心理养生,懂得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适应、自我控制,从而使生命之树常青。

    寿命长短的事例说明一个道理,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在生命领域里也存在着生命竞争。健康长寿老人是生命竞争中的强者,才是有大本事的聪明人。长寿的大本事,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习获得的,经过长期修炼而成就的。
, 百拇医药
    学会长寿的大本事,就要向医生、保健专家等内行们请教,多聆听健康养生讲座。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人类的正常寿命应为125~175岁。但为什么人们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呢?一是个人的饮食习惯、心态、生活方式不够科学,以及疾病、医疗等因素;二是天灾、人祸、环境等原因。健康老寿星的养生之道,既有共性,也有个性。102岁的天津中医学院退休教授蒋伯鸾,一生保持平常心,且心静如水,他行医积德,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才使他能健康长寿。

    学习长寿的大本事,就应牢记罗素的忠告。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1872年出生,1970年辞世,享年98岁。他一生写了70多部颇有影响的著作,涉及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和宗教各个方面,并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不仅高寿,且因学术成就辉煌,成为了名人。他从心理学角度,指出老年人应该注意的事项,并身体力行,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

    “不过分沉湎往事”,这是罗素的第一条忠告。老年人容易怀旧,这似乎是一种规律。罗素说,人不能生活在回忆当中,不能生活在对美好往昔的怀念或对去世友人的哀念之中。罗素不喜欢怀旧。因为,人在年轻时,头脑灵敏,情感炽热。人老了,过分沉湎往事,引发激动或悲伤,对身体都不利。因为,在过去认为是美好的事情,回忆起来容易勾起激动、兴奋;对现实事情的不满意,则会产生愤慨和不悦;过去曾哀伤过的事情,回忆起来容易导致绵绵不断的悲情和伤感,而且久久不能平抑。这些情绪都不利于老人平稳地度过晚年。故罗素主张将往事“忘掉”,不去缅怀和纠缠,“应当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的事情上”。
, 百拇医药
    “避免依恋年轻人”。这是罗素的第二条忠告。罗素认为,子孙们长大成人之后,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你还像他们年幼时那样关心他们,你就会成为他们的包袱,除非他们是弱智人。他强调,不是不应该关心子女,但是这样的关心应该是含蓄的,假如可能的话,应该是宽厚的,而不应该过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老人对子女或孙辈,呵护有加,成为一种精神负担、经济负担和体力负担。这既对自己的身体不利,也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没有好处。不妨想一想,父母生了孩子,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到了幼儿园,再从幼儿园呵护着上小学、中学、大学,大学毕业之后,还要操心他们的就业、婚恋、成家问题。孩子又生孩子了,还要依恋第三代。这样依恋、呵护下去,累死了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这是何苦呢?罗素主张把子孙养育成人之后,让他们自立、闯荡,“期望从他们的勃勃生气中获得力量”,确是很有见地的。

    最后一条忠告是“不要留意衰老”。这对于老人非常重要。如果看到自己的头发白了,眼睛花了,牙齿掉了,腰背驼了,腿脚不灵了。肠胃消化吸收不好了等等衰老的现象产生之后,就伤感、自卑、叹息,实在大可不必。故罗素忠告老年人,生命要富有活力,不必留意衰老,这是保持年轻的最佳方法。按照罗素的观点,如果你的兴趣和活力既广泛又热烈,而且你又能从中感到自己仍然体力旺盛,那么,你就不必去考虑你已经活了多少年这种纯粹的统计学情况,更不必去考虑你那也许不能长久的未来。他奉劝老人不要因害怕死亡而苦恼,并提出克服这种恐惧的最好方法:“逐步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并使其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直至包围自我的围墙一点一点地离开你,而你的生活则越来越融于大家的生活之中。”他甚至认为:“对于一位经历了人世悲欢、履行了个人职责的老人,害怕死亡有些可怜且可耻了,我渴望死于尚能劳作之时。”罗素的诺言兑现于他的行动之中。他活了98岁,坚持做学问、写作70余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榜样使我们领悟到,生活有目标,勤奋工作,大脑正常运行不停,不断有成就感,也是能使人长寿的。, http://www.100md.com(赵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