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母婴世界》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24346
宝宝安全度过集体生活危机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母婴世界》 2012年第11期
     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宝宝会成长一大步,需要宝宝适应集体生活这一关,集体生活给孩子带来哪些挑战?妈妈们要心中有数哦,这样才有助于宝宝度过集体生活危机。

    帮助宝宝度过集体生活5大危机

    分离焦虑

    宝宝入园分离焦虑是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无论家长怎样安慰宝宝,他都不愿意家长离开他,把自己单独留在幼儿园;家长强行离走,就会响起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喊,不禁令家长忧心忡忡。然而,绝大部分入园的宝宝都要经历分离焦虑这一关,而且在家长的积极引导下,宝宝都能安全度过这一关,并且获得心智成长。

    铺垫分离心理经验

    分离是日常生活经常出现的现象,每个人都要培养应对分离的心理素质,家长要为宝宝坦然接受分离现象铺垫心理经验。孩子很小的时候,都可以学会自己单独玩一会儿,家长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远远地看着孩子,不要总是陪在孩子身边,减少亲子过分依恋。平时妈妈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当面与孩子告别,告诉他自己干什么去了,什么时候回家,鼓励宝宝等着妈妈回来;并让宝宝看着妈妈走,跟妈妈说再见;这样就帮助孩子学会必须忍耐分离,并对妈妈回家充满理解、期盼与信任,对分离建立安全感。
, http://www.100md.com
    带领宝宝正视分离

    正视入园分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对宝宝有益的成长经验。有的家长采取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离开,或者放下孩子、转身就走等不辞而别的方式,这样不但不能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反而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并对分离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妈妈可以蹲下来对宝宝说:“妈妈知道我走后你很难受,但是妈妈必须要上班。如果你难受就哭一会儿,你是想哭5下,还是想哭10下?妈妈陪着你。”对于孩子来说,不让他哭,他做不到;让他少哭,他做得到。孩子的情绪压力得到适当释放,有助于降低分离焦虑程度。

    带上心爱的小物件

    陌生、孤单会加剧焦虑体验,让孩子带上自己的依恋物则有助于抚慰情绪。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或者妈妈的小毛巾、家里的小枕巾等等,把它当成陪伴自己上幼儿园的好朋友,想家的时候可以看看它、摸摸它,对它说说心里话,都是消解焦虑情绪的好办法。
, http://www.100md.com
    避免消极心理暗示

    平时千万不要说“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之类的话;同时,家长不要显得很脆弱,流露出怜惜和不舍之情,刺激孩子对分离产生敏感的情绪;还有的家长躲在教室外或者大树后面观看却被孩子发现,或者孩子一哭就立即冲进教室,也会招惹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入园后生病

    新入园宝宝容易得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集体生活中孩子之间交叉感染造成的。于是家长就担心了:总不能一有小朋友生病就把孩子接回家吧?实际上,与人接触少的孩子未必就是健康有抵抗力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适度地让孩童感染疾病,反而对免疫系统有强化巩固作用,从长远的发展过程来看,这将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体质也将逐渐改善。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孩子一起度过难关。

    提醒孩子多喝水,养成随渴随喝的习惯。白开水的保健功能是任何饮品都不能代替的,当发现孩子的小便不是清亮透明的,就更要注意让孩子多喝水了。如果他一开始不喜欢喝,可以一次少喝点,一天多喝几次。
, http://www.100md.com
    如果孩子生病了,就把孩子接回家积极治疗,痊愈以后还应该坚持送他上幼儿园,这是一个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的过程。

    鼓励孩子什么都要吃,保证营养均衡。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配合幼儿园的生活,即使节假日也保持早睡早起。

    随时锻炼身体,经常带孩子做适当消耗体能的运动,不能总是“静坐”。

    不会自我服务

    宝宝离开家庭的呵护,走进幼儿园,虽然也有老师的照料与帮助,然而如果宝宝的独立自理能力强一点,对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也会适应得好一些。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让宝宝多动手多动脑。

    鼓励孩子动手做,宽容孩子做不好。孩子做事有很大的潜力,持续的锻炼会促进孩子自然而然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实际上孩子天生就喜欢自己动手做事,但是通常在孩子动手之前家长就已经为他完全准备到位,如果孩子坚持自己尝试,有的家长还会阻止甚至批评孩子,因而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受到打击,渐渐地就变得被动等待家长包办代替了。因此,家长不要怕麻烦,不要嫌孩子做不好、不熟练、帮倒忙,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和宽容孩子动手操作,长久下去,孩子会蕴积强大的自主成长的内在力量。
, http://www.100md.com
    经常启发孩子“试一试”、“想一想”。孩子经常会求助妈妈,妈妈不要拒绝孩子的求助,也不要代替孩子动手动脑,要经常启发孩子:“动手试一试吧,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或者“动脑想一想吧,爱动脑的孩子是好孩子!”家长始终视孩子为成长的主人,视自己为孩子成长的有益助手,会极大地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家长做一半,为孩子留一半。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需要家长手把手地教导孩子,但这不意味着完全替代孩子。家长可以先做一遍,然后让孩子自己模仿家长;如果孩子不能完全独立模仿,家长可以先做一半,为孩子留一半,使孩子处于半独立模仿状态,例如穿衣服、系扣子、系鞋带都可以家长做一半,孩子做一半。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从依赖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渡空间,将会极大地促进孩子的心智成长。

    不守秩序

    幼儿园与家庭的最大区别在于:幼儿园是注重规则与秩序的集体生活环境,家庭则相对自由和松散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最大价值也在于学会尊重外面世界的秩序、逐步掌握与人交往的规则。培养孩子守秩序非一朝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在孩子生活、学习与游戏的方方面面,例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排队等候、轮流游戏、配合成人的要求等等,都涉及到规则意识的渗透。
, 百拇医药
    表扬和批评是培养孩子守秩序的常用方法,但是用得科学与适度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家长发现孩子守秩序的行为就即时给予表扬,这样有利于强化孩子再次遵守秩序,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表扬的主要方式是精神鼓励,而不是物质奖励,像微笑、摸头、拥抱、小贴画都属于精神鼓励,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律;而零食、玩具和衣物等物质奖励迟早会让孩子不感兴趣了,遵守规则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对于小宝宝来说,批评的主要方式是制止,而不是惩罚。制止不良行为就能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严厉的惩罚则让孩子感觉害怕,害怕让孩子学会逃避,逃避让孩子学会撒谎,所以惩罚当时可能阻止了孩子,但长期下来对孩子有消极影响。

    不会交往

    宝宝爱出手打人是妈妈们很担心的一件事,宝宝打人主要是自我保护过度以及不会用语言表达需求这两个原因造成的。

    矫正宝宝打人并不难,可以采取三步法:
, 百拇医药
    抱住宝宝、理解沟通和语言引导。

    宝宝打人的时候,家长首先抱住孩子,用爱的力量阻止宝宝冲突升级,不要用批评和惩罚的口气吓唬宝宝,也不要用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打宝宝的教育方式,因为宝宝并不理解家长的用意,反而又一次观察到大人用攻击和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行为。

    接着尝试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

    宝宝打人的初衷并不是想让对方痛苦,而是自己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心理需求,因此,家长要用宝宝能明白的语言与他进行心理沟通。家长可以蹲下来问孩子:“你是怕他抢走你的玩具吗?”“你是想与他一起玩吗?”“你是想玩他的玩具吗?”等等,观察孩子对哪个问题产生反应,如点头或者不反对,家长就可以基本确认宝宝打人的心理原因了。

    用语言引导宝宝正确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意图,逐步学会“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语言交往方式。

    如果家长判断孩子是因为担心别人抢玩具而打人,就可以跟宝宝解释:“他发现你很会玩,他是来看看你的玩具,他不想抢你的玩具,如果你给他看看你的玩具,你们以后就是好朋友了!”渐渐地,孩子提高了人际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 百拇医药(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