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05年第5期
编号:11117838
儒、道养生说——中华养生文化的基石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05年第5期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这段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养生领域,影响深广的当属儒家养生说和道家养生说。

    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不仅博学多才,精通六艺,并长于养生之道。他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他从少、壮、老三阶段出发,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了阶段养生理论的先河。他提出“仁者寿”,意思是只有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关于饮食卫生,他明确指出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等等一系列食养理论。

    儒家“亚圣”孟子,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人要想身心健康,要“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养生思想具有强烈的道德色彩,是后世道德情操养生流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强调精神调摄,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可有过分的要求。

    在诸子学说中,养生思想最丰富深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老子,姓李名聃,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养生理论家和实践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之所以能够活到160余岁,这首先得益于他十分重视“长生久视之道”。他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老子所倡导的养生原则,在先秦以后的两千多年养生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老子“归真返璞”、“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而且编制了整套的导引、吐纳养生方法。其“心斋”和“坐忘”二法,涉及到了我国静功养生学的核心问题。

    养生文化发展到西汉,由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大多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养生文化的兴盛。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养生资料,如彩绘的《导引图》、《养生方》、《却谷食气》、《十问》等,据学者考证,多数是战国中后期至秦初时期写成的。

    西汉最令世人瞩目的养生著作当属《黄帝内经》。该书汇集了先秦时期的各种养生观点,并且首次专门从医学角度探讨了养生问题。它的问世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华养生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中华养生史和中华医学史上的丰碑性著作,它的学术价值历经两千多年而无法为后世所逾越。, 百拇医药(于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