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636140
夕阳绚烂竞朝霞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4年第11期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明显,退休养老者的生活处境、健康状况已成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不能忽视的问题。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保健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情况下安度晚年,是我们今天将要探讨的话题。

    老人的心思

    ——儿女要懂

    当我见到乔妈妈的时候,很难把她与儿女描述的那个常年忍受病痛的老太太联系在一起。眼前的这位老人虽然已经接近七十岁了,但透亮的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芒,眼角的皱纹也遮盖不了她年轻时美丽的痕迹,只是看起来略显疲惫。

    乔妈妈今年已经67周岁,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很优秀,不但打拼出令人羡慕的事业,更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女们对乔妈妈的孝顺也是邻里街坊们眼中的模范。可是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着一家人,乔妈妈的儿女也一直为此四处寻找解决办法。原来,乔妈妈自从退休后至今十年的时间一直持续发低烧,烧几天、好一天,女儿、儿子轮流带着妈妈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大医院,做遍了所有的检查,但检查的结果除了显示乔妈妈的体质有些弱,免疫力稍微有些偏低(不低于同龄人的健康标准)以外,没有找到任何会导致低烧的身体问题。

    乔妈妈的低烧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听完乔妈妈的故事,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乔妈妈是个非常要强的女人,她在单位,工作上是领导离不开的左膀右臂,而家庭的重担也一直都在她的肩上。年轻的时候,乔妈妈一直照顾身体不好的父母,结婚后,公公去世,她又照顾行动不便的婆婆十一年。在这期间儿女的生活和教育,乔妈妈也丝毫没有懈怠,儿女全部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儿女回忆说他们的印象中,妈妈好像从来没有过头疼脑热,总是笑眯眯地忙忙碌碌,永远不知疲倦。好不容易儿女们都成家立业,自己也退休了,本该享受天伦之乐。谁想老伴又因心梗离开了,乔妈妈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老伴。她一个人又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帮助儿女照顾孙子孙女。等宝宝上了幼儿园,一家人觉得乔妈妈终于可以歇一歇了,她却得了持续低烧这样一个找不到原因的“怪病”,这让全家人的心都揪得紧紧的。

    心因性疾病

    ——健康的杀手

    讲到这里或许您对乔妈妈“怪病”能够猜到几分了,这就是典型的“心因性疾病”。心因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越来越常见,很多老年人不太接受心因性疾病,他们会认为“心因”是说他们“装病”,事实上心因性疾病虽然没有身体器质上的损伤或病变,但身体感受到的痛苦和表现出的症状与身体上的疾病并没有区别。这样的疾病是由于长时间的情绪积压造成的,而这种积压的情绪很可能是我们不知道的。

    比如说,乔妈妈一直非常能干,她为身边的人做很多事情,付出很多,虽然非常辛苦,但她能够非常确定自己是“有价值的”、“被需要的”,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随着身边慢慢没有那么多需要照顾的人了,在乔妈妈的潜意识中会担心自己是否还有价值?是否还被需要?同时,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乔妈妈难道不需要别人也来照顾自己吗?答案是肯定的,她当然需要!

    我们的身体对内心最忠实,身体是唯一不会欺骗我们的朋友,虽然乔妈妈意识上并没有感觉到需要照顾,需要关心,没有意识到希望确定自己这个年纪依然被儿女需要,但身体会如实地帮助她表达心声,所以乔妈妈的低烧让所有人牵挂。当知道妈妈持续低烧的“心因”真相时,她的儿女们都留下了心酸的眼泪,大女儿说:“妈妈为这个家奉献了一辈子,还不忍心让我们来照顾她,其实她不生病我们也都应该给她更多的关心、照顾和陪伴。”

    当我问乔妈妈,回顾您的一生,如果让您给自己打个分,您会给自己打多少分呢?老太太含着眼泪微笑地告诉我:“我尽心照顾了老人,对工作也尽力了,儿女都很有出息,老伴虽然不在了,但也没受什么罪。现在孙子、孙女也有了,唯一不足就是我这个发烧的毛病总让儿女不放心,如果打个分,我就打98分吧。”听到乔妈妈给自己的分数,我心中漾起阵阵感动,老太太操劳了一辈子,对自己的生活竟有着如此高的满意度,而太多从来没有经历过坎坷的年轻人,虽然衣食无忧,也很难对自己的生活有如此高的评价。

    从乔妈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人一生为家庭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情感,而老人的付出能够被看到、被接受、被理解,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自己付出的成果和意义,很多老人就会以“生病”为代价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

    知足才圆满

    —— 夕阳更灿烂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从五十岁开始进入到“自我完善感”的形成阶段,六十岁到七十岁的老年人更是面临克服“失望厌恶”的内心感受,完成获得“贤德智慧”心理品质的任务。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潜意识中存在着自我完整与绝望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这种失望和无意义感就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包括形成身体和情绪等方面的困扰或疾病。想要保持这个阶段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需要完成的心理建设核心是体验“自我满足感”。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减弱,心理也会出现各种变化,而最有压力的就是需要面对死亡,这也是每一个人的课题。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日子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能够体验到满足感的人更加敢于坦然面对死亡,这是实现高质量晚年生活的关键。

    所以,这个阶段的老年人心理调适的重点不再是寻求改变和挑战自我,而是回顾一生,确认和肯定生命中重要事件的价值,承认自己已经获得成就。正如乔妈妈的低烧是造成她生命不完美的“2分”,其实那98分才是她生命的意义。当乔妈妈的儿女读懂了妈妈用身体告诉他们的“愿望”后,他们会经常坐下来和妈妈聊聊天,让妈妈讲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妈妈她曾经的教育和要求,对自己现在的发展起到了多么积极的作用……半年以后,乔妈妈的儿女告诉我说,妈妈的低烧虽然还没有完全消失,但不发烧的时间已经渐渐多起来。

    说到这,针对这个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呢?给您提供如下建议:

    1.养成乐天性格。老年人要学会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乐观、风趣、诙谐、幽默、性格开朗的人;处世待人要心胸开阔,宽厚为怀,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任何事情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2.学会转移矛盾。当与儿女、亲人、邻里发生意见不一致时,应设法消除和缓和,变不利为有利,如出去看戏剧、听音乐、赏画、走亲访友、结伴郊游等,有利于保持精神愉快。

    3.主动与人来往。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相互交换观点与想法,尤其是子女忙于工作和照顾孩子不能及时宽慰的时候,遇到不愉快时,讲出来既解除了内心的憋闷,又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安慰和理解,心情会好很多。

    4.培养广泛兴趣。老年人培养广泛兴趣,完成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心愿,可从自己取得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引以为乐。当一种你所感兴趣的东西暂时得不到时,就可由其他的方面得到补偿,使老年生活时时处处充满着乐趣,得到满足。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老人,他们可能出现低烧、疼痛、关节肿胀、疑病等情况,经过医院的检查确诊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您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拥有和谐的身心,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刘芊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