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6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756823
现代人的抑郁焦虑怎么治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6年第2期
     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多的政治和经济自由,更多的健康保障,可是焦虑、压力、痛苦和抑郁却前所未有的普遍,甚至直接导致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自杀。抑郁的发生愈发显得不可小觑。本期采访请到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听他聊聊抑郁的那些事儿。

    《养生大世界》:杨院长您好!对于大众来说,抑郁症已经不再是个陌生的字眼。您是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抑郁症的现状?

    杨甫德:目前,全球共有超过3.5亿人患抑郁症,是全球的首要致残原因。中国现有的终身患病率约为17%,约有5000万患者,且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更高。抑郁症患者中约有15%面临自杀的危险,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因此,关注抑郁症刻不容缓。

    在综合医院的就诊中,抑郁症的识别诊断率较低。20世纪90年代,WHO组织全球5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对综合医疗机构就诊者中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中国上海也参加了该项研究。调查26969例综合内科门诊患者,结果显示,内科医师对抑郁症识别率平均为55.6%,上海内科医师对心理和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仅为21%。WHO多中心合作资料显示:我国医师对抑郁的识别率低于国外水平。

    《养生大世界》:杨院长,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抑郁症和其发病原因吗?

    杨甫德:其实不只是抑郁症,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论是综合医院或各种专科医院所服务的患者,都不可能简单的分为纯躯体(器质)性疾病和纯心理疾病。

    而像抑郁症这种,大量以心理问题为主或与心理疾病有关的而以躯体形式表现的病症,首诊于综合医院,往往容易被忽视、漏诊,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谈及抑郁产生的原因,包括遗传、表观遗传、环境多方面协同影响,经过一套复杂的传递过程,最终可能导致神经元凋亡水平升高,神经营养因子降低、神经元可塑性下降,最终产生抑郁障碍。

    下面,我以一张图片来介绍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见下图)

    《养生大世界》:在临床上,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否进行自我判断?

    杨甫德:2006年,中华医学会发布了《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其中列举了抑郁症诊断标准。一般的诊断标准是:抑郁发作持续至少2周;既往不存在符合轻躁狂或躁狂的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包括典型症状(至少2条)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减低或过度疲劳。其他常见症状(至少2条)有:思维或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是与改变/伴体重变化。

    下面,我介绍一个综合医院对于抑郁的简易筛查法——90秒4问法。(如右侧图1所示)若列表中问题回答皆是,则可能存在抑郁症状,可以进一步精神检查。

    另介绍一个综合性医院确定焦虑的简易筛查——90秒4问法。(如右侧图2所示)若是图表里问题回答皆是,则可能存在焦虑症状,可以进一步精神检查。

    《养生大世界》:杨院长,可否给读者介绍一些抑郁症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

    杨甫德:抑郁症治疗手段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一般的药物治疗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也是以抗抑郁药物为主,这是因为在减轻症状和促进痊愈方面存在差异,抗焦虑药物目前不再作为治疗的首选。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有相对高的依从性和经济性,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优点,使之成为所有焦虑症的首选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抑郁、焦虑共病的药物治疗。在治疗焦虑症患者同时,需要治疗抑郁症。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状的患者中,有68%的人先有焦虑症状后有抑郁症。而在这些人中,焦虑症状发展成抑郁症的平均时间为11年。因此在治疗这些人时,需要同时治疗焦虑和抑郁症。在抑郁和焦虑患者共患状况中,选取的治疗通常是采用一种对抑郁和焦虑都有效的抗抑郁药进行治疗。如果在初次诊断时无法确定有综合症状的病人是患抑郁症还是焦虑症,那么使用此类抗抑郁药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

    《养生大世界》:罹患抑郁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杨甫德:与正常人相比,罹患重度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的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而且这些患者在年轻时即表现出高血压症状。同时,多项研究证实,罹患重度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的患者传统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发生率显著升高,而且该结果在年轻患者亚群亦得到了证实。

    研究者指出,其机制很可能是炎症、氧化应激或升高血压等。同时,研究者发现这部分患者往往之前有幼年受虐史、睡眠障碍史、缺乏体力活动及吸烟等特征。这部分因素与年轻患者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如此,诸多研究在控制生活习惯因素的基础上还是揭示了患者心境障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换句话来说,生活习惯因素确实可以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但绝不是决定因素。

    《养生大世界》:因患抑郁而引起并发症的患者能否用抗抑郁药治疗?

    杨甫德: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及以二代抗精神病药为代表的情绪稳定剂均能造成患者体重升高,进而影响成人及年轻患者的代谢参数。虽然研究者观察到抗抑郁药这种引起心血管风险升高的不良作用,但尚无研究证实此类治疗升高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造成这种现象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者认为,抗抑郁药物的抗炎作用抵消了升高心血管风险作用。

    虽然抗抑郁药很可能升高了部分心血管风险,但对于罹患重度抑郁症或双相障碍患者依然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低危治疗方式,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研究仅显示抗抑郁治疗能证明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但可获得的最佳资料显示,情绪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不受心血管风险因素影响。

    2.研究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问世之前就发现,情绪障碍能显著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

    3.很多研究的入组患者并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情绪障碍治疗,就更不用说抗抑郁药物治疗了。

    虽然抑郁症给全球造成的负担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健康挑战,不过,大量定义明确并且立基于证据的策略都能有效应对或者缓解这个负担,它是一种能够在初级卫生保健条件下做出可靠诊断和治疗的心理障碍。因此,现代人患上抑郁症是可以被有效治疗的。 (成晓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