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768222
胃镜的前世今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6年第3期
胃镜的前世今生
胃镜的前世今生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国家。消化道肿瘤发病占到了总恶性肿瘤发病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分别居肿瘤发病的第2、4、6位。但是,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却不足10%,大部分的病人发现时已是晚期,早期发现比率非常低。由于消化系统的器官大多数都是盘踞在腹腔内的“管道”,如何检查“管道”内的疾病?最好的检查手段就是内镜。

    胃镜的前世:重诊断、轻治疗

    内镜的问世改变了以前消化系统不见首尾的现象,内镜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硬管式内镜、半可屈式内镜、纤维内镜、电子内镜等历程,内镜发展初期,由于材质较硬,不能弯曲,工艺粗糙,光源较暗,仅能观察较明显病变,只能发现食管、胃的中晚期肿瘤。因此内镜下治疗肿瘤更无从谈起,检查过程中也存在对患者食管、胃等粘膜损伤较大等缺陷。检查过程中患者非常痛苦,难以接受,因此内镜一直难以广泛普及。

    胃镜的今生:早诊断、早治疗

    随着内镜材质、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改进,患者的舒适度,操作的方便性,应用的广泛性、诊断的精确性都有了大幅提高。食管、胃肿瘤的内镜诊断、治疗由以前的难以早期发现、不能治疗,内镜下发现的多是中晚期肿瘤,再到现在能准确诊断、治疗癌前病变、早期肿瘤等,每次改变都经历了质的飞跃。

    电子胃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催生了经鼻胃镜、超声胃镜、电子染色胃镜、放大胃镜,等先进技术。更有利于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电子胃镜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更高,能发现微小隆起,轻微的色泽改变,上述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进一步提高病变诊断的精准性,为后续的内镜下治疗奠定了基础。

    胃镜的突破: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子内镜及一些与内镜相关的各类辅助器械的产生而有了很大突破,主要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等微创技术的日臻成熟,电子胃镜成为了广大医学者的斩癌利剑,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我们可以依据化学染色、超声内镜及放大电子染色内镜下血管形态变化,综合应用,从而明确疾病的良恶性、浸润深度及浸润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实现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的最终目的。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适应证为: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早期食管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前病变现已证实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等。食管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10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在接受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胃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而不论其大小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胃的癌前病变现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肠化生等。ESD治疗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内镜下治疗已经可以取得与外科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内镜下治疗有操作简单、方便、患者创伤小、痛苦轻、愈合快、费用低等优势。治疗疾病的同时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无论在精神、物质等方面都更容易接受。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将会大大提高早期肿瘤的发现比例及治愈率。(编辑 梅语) (王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