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6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867979
马烈光:一位老中医的“江湖”(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6年第7期
马烈光:一位老中医的“江湖”
马烈光:一位老中医的“江湖”

     提起老中医,想必很多人都会贴上这样的标签:保守、学究、不谙世故……而在成都,有一位颠覆常人印象的名老中医——马烈光。他有诸多头衔: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四川省名中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会长、美国《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第一副总编……从教授到外国杂志副总编,这些看起来并不相干的职务,却被马老集于一身。

    一套行装见“江湖”

    初见马老,是他来我们编辑部讲课。其时已是初夏,他身着中式上衣,一排盘扣整齐地直系颈下,气色与神采俱佳,我想:果然是一派老中医的气质。

    然而一开口就惊到在场的诸位编辑了,您听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悟。”我们开怀大笑,这倒像出自行走江湖的“高手”之口。“看来不仅仅是一位学术派啊!”我在心里嘀咕着,也多少有些忐忑:这样的采访对象,以我有限的文笔,如何驾驭?

    “可怕”的是,这样的不安并没有随采访的深入而减轻,因为——马老真真是出口成章得厉害:“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黄帝内经》),“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养生论》)……马老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探究养生之道,不仅医家如此,文人、史学者亦然,庄子的《养生主》,吕不韦组织编撰的《吕氏春秋》,嵇康的《养生论》等,或以史事见养生,或以养生喻治国……讲起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养生的论述,马老滔滔阔论,古文信手拈来。

    “江湖高手”固然厉害,学富五车更需积淀,而如果是学富五车的“江湖高手”,恐怕要分分钟“秒杀”一大片人,马老就是这样的高手。于是乎,在他为我们答疑的同时,我仔细打量了马老的行装。“外表体现内在,总能找到一点线索,让我从与众不同的角度了解马老。”这样想着,我还真发现了他的不寻常之处:他的中式服装下,配了一双西式的黑色皮鞋。如此中西合璧,不正是他“行走江湖”的佐证吗?

    成就养生天地宽

    2015年5月2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0余名来自海内外养生领域的政府领导、专家、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马老当选首任会长。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一年,提起当时的情景,马老仍然有些激动:“我作为会长,在受牌、受证的时候,确实非常激动。人到老年,情绪本不宜波动,也不易波动,但看着苦心准备的养生专委会能在人民大会堂办成最高规格的会议,心中的激动和感动无以复加。”

    在大会致辞中,马老讲到,中国从夏商至秦汉,历唐宋元明清,“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重生思想深植人心,“君王众庶,尽欲全形”的长生追求渗透血脉,“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摄生行为贯穿始终。尤其到了现代,养生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其国际化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可以说,时代需要养生,世界需要养生,人类健康需要养生。最后,马老号召同道同心同力,借助世界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的力量,携手光大“养生仁术”。

    当被问起成立这样一个组织的初衷,马老答道:“随着世界医学对健康问题的重视,来华求取养生真经,进行健康学术交流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养生可谓‘笑迎八方客’。这也让人深切感觉到,需要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使养生走向国际舞台。”

    其实,在此之前,在养生的国际舞台上,马老早已行走得风生水起。早在1998年到1999年,他连续两次应邀赴日本讲学,分别发表了“《内经》养生,博大精深”和“孙思邈之真人关节导引术”学术演讲。之后的十多年间,他先后赴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等众多国家和地区交流访问,并发表中医养生方面的专题演讲。2013年,马老还在联合国总部发布“世界养生宣言”。他的讲学影响广泛,近几年来,不断有国外的学者访问团到成都专程拜访,向他请教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欲行走江湖,必要修炼真经。四十年来,马老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黄帝内经》及《中医养生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强调欲彻悟中医真谛,就必须首先精研《内经》,“思求经旨,演其所知”。否则,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难成大器,难医大病,难为大医。

    此外,马老还曾主编四部中医类国家规划教材:《养生康复学》、《中医养生学》(“十二五”本科生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养生保健学》、《汉英双语·中医养生学》。

    如今,各大高校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手中捧着的“大部头”,多数都有马老的心血。最近,他又忙于“十三五”本科生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卫生部“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养生保健研究》的最终修订,“交稿时间紧迫,我现在大多数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事关教育,马虎不得。”颇善幽默的马老,谈及此事,一脸严肃。

    国医妙手“马先生”

    古语曰“大隐隐于市”,老百姓说“高手在民间”,何谓高手?马老说,能治病才叫高手,文雅一点讲,应该称“妙手”。妙手回春,是中国人对医生的最高褒奖,无论理论水平如何高,中医最终还是要关怀到人身上的。也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便早已过耳顺之年,无论交流活动多忙,马老依然坚持坐诊。在他看来,这才是医者之根本。

    为何会走上从医之路?说起来,多少有些无奈的色彩。20世纪50年代初,马烈光出生于四川灌县(现都江堰市),与很多励志故事的开头一样,马烈光家境贫寒,父母皆不识字,兄妹五人,他为家中男丁,承载了家人的期望。母亲独具慧眼,她看到在整个人民公社中,数医生生活得最好,于是便领着儿子拜当地名老中医方玉祥为师。那一年,马烈光十岁。学徒的日子不好过,先生教他的第一课便是明代医家龚廷贤的《寿世保元·药性歌括四百味》,并要求他在短期内通篇背诵,否则便是长板子打在手上,热辣辣地疼。奉行“严师出高徒”的方先生,真令马烈光受益匪浅,至今,对于诸多中医古文,马烈光依旧烂熟于心,出口成诵。 (茹晓)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