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6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939069
艾滋病发病人群有了哪些新变化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6年第12期
     据国家疾控中心统计,中国艾滋病疫情目前总体低流行,截至2015年底,发现现存活的感染者57.7万,经测算估计全国人群总感染率0.06%,即每1万人中有6人“染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艾滋病潜伏期因人而异,所以目前中国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另有数据显示,十年间,中国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05年,中国艾滋病病毒传播主要经由注射毒品、血液传播、异性传播三种途径。而到了2015年,异性传播、同性传播、注射毒品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校园成高发区域

    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院校的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者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可谓是触目惊心呀,如此发展下去,后果不可想象。

    高校本为一方净土,学习的乐土,创新的乐园,而近几年圣洁的高校仿佛中了魔咒,挥之不去,学生“染艾”人数迅速增加……

    “男同”人群感染率占比最大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性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男男同性性传播(以下简称男同)也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所有人群中,男同感染率均为最高。另外,男同群体的感染率在所有大中城市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男同在青年学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率已达81.6%,形势非常严峻。以广东为例,2002年至2015年,广东累计学生艾滋病病例为630例,其中男同占比70%;在江西南昌2011年至2015年新发学生病例中,男同占83.61%。

    大学生男同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早期对这部分人群不够重视,监测不到感染情况;二是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对男男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另外,性伴侣不固定、无保护性行为等也成为男同人群高感染率的原因,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在该人群中形成艾滋病传播的“网络”。

    针对新形势加大防范范围

    针对艾滋病传播新特点,要遏制艾滋病蔓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扩大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覆盖面,遏制艾滋病快速蔓延的势头。针对目前15-24岁青年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高发人群的情况。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校园内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健康的性知识、正确的对待性问题。而男男性传播艾滋病,其有隐秘性较强,且有行为改变较困难的特点。男同当中,对于艾滋病的知晓率高达96%以上,但是持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只有60%。所以最有效的方式首先就是鼓励使用安全套,从而切断感染途径,降低感染。

    不必谈“艾”色变

    身体携带艾滋病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不过,艾滋病虽然危害很大,但公众也不必谈“艾”色变,对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感染者拒之千里之外。

    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公众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在人类与艾滋病抗争的历程中,每个人都不应成为旁观者,同时,每一个感染HIV的人既是患者,也是受害者,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我们不应该再歧视他们,而应该努力为他们营造更加友好、温馨,没有歧视、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或许随着研究的深入,艾滋病会从目前的不可治愈变为可治愈。艾滋病可防可控,这一观念应深入人心。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全社会都要给予关心与支持,而不是歧视。 (郑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