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7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977308
诗歌里的春节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7年第2期
诗歌里的春节

     编者按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热闹与欢笑中,我们迎来了鸡年。在这个讲究边玩边学的年代,大过年的,如果还能学点知识,把这个年过得既充实又有趣,想想就令人兴奋。所以,我们特意准备了几道充满浓浓文化味儿的大餐,呈给有内涵的您。我们先带您回到古代,去品味古人那诗意的春节。然后,再带您去领略咱们上千年的拜年文化。最后,鸡年当然绕不过它的主角——鸡,所以我们再从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角度,去聊聊那些以“鸡”字命名的中药。三道大餐,风味不同,但都既美味又营养,快来尝尝吧!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自然而然也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万千感触,形诸于诗,从不同角度反映过年的情境

    千百年来,吟咏春节的古诗数不胜数,诗人们托物起兴,谈理想,聊人生,说习俗,话乡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诗歌里的春节吧。

    新年充满希望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一诗,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写这首诗时,正出任宰相,革除旧政,推行新法。他春风得意,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字里行间充满欢快积极的奋发精神。

    明代才子文征明的《除夕》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令人最感兴味的,是清代赵翼在85岁时写自己心志的《除夕》诗:“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已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着老当益壮的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一寸光阴一寸金

    关于春节的古诗中,勉励人珍惜光阴的有很多。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唐代史青的《除夕》诗曰:“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皆写得俊逸平淡,但真情质朴,读来非常感人。

    北宋苏东坡则认为,虚掷光阴就是浪费生命,应把握现在而勿幻想将来。他在《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在此强烈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读,仍有醒世警人的现实意义。

    热闹是别人的

    古人也不乏感慨人生无常,在寂寥悲叹中过节的。《新年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被贬时创作的一首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诗人蒙受冤屈,从鱼肥水美的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委屈之心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陆游的心态要好很多,他的《除夜雪》虽略显凄凉,却不失人生兴味:“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窗外大雪纷飞,诗人独自在屋里喝酒、写春联,迎接新年来临,一个寂寥文人的形象跃然呈现,却并不显悲戚。

    究竟是诗意创造了年,还是年创造了诗意?或许两者互为因果吧!每一年都仿佛一首诗,那么多的日子,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悲喜,在同一个时间的节点被相约回顾。愿我们从诗意的春节中坚定自己的初心,并整装待发,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编辑/张砚梁校对/茹晓) (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