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7年第2期
编号:12977310
什么都不舍得扔是一种病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17年第2期
     编者按

    每年的“双十一”,整个中国(乃至全地球)的大江南北都充斥着“买买买”的声音,不过,您可知道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叫“收收收”?必需物品,不能扔;目前不需,然而日后可能会需的,不能扔;虽说“然并卵”,却是朋友送的,必然更不能扔啊!年关将至,家中物品仍占据半壁江山,简直叫人无处藏身。对此,家有老人的朋友想必体会更深。本期我们邀请专家,解读这必须得治的“收藏癖”。

    王记者这段时间很是烦恼。去年他把母亲接到城里同住,可是一年多来,他本来不大的家堪比“垃圾场”,旧衣服、旧报纸都被母亲拿到自己房间,原本干净温馨的家总散发着怪味。妻子、儿子都不耐烦,王记者也很是纳闷:母亲不缺钱花啊!这段时间,母亲变本加厉,竟然把外面的垃圾也捡回来收藏。

    带着这个问题,王记者进行了心理咨询,询问母亲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家庭贫困养成的习惯。另外他还发现,母亲进城以后,沉默寡言,极少与人交往,也没什么兴趣爱好,还比较健忘。笔者给他母亲初步评估为“收藏癖”,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病”。
, 百拇医药
    人为什么要收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收藏一度掀起高潮。大家多从经济、文化层次去探讨,却较少从健康、哲学层次去思考:人为什么要收藏?在笔者看来,其中的原因有三。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收藏是为了有备无患。举个例子,每年秋冬之际,很多动物都会收藏食物以备过冬。人类也是如此,但人类的收藏不只是为过冬,而意在有备无患。

    其次,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强化。儿童很少有收藏癖,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因为收藏是一种占有,是对自我意识的强化:这些东西是属于我的。收藏的越多,“我”就越有存在感。

    再次,所收藏的物品具备价值。收藏的东西,对当事人一定是有价值的。说起价值,每个人的衡量标准各有不同——感情价值、经济价值、使用价值等。

    如此看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收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是,如果收藏到了一定“高度”,就可能演变成问题。过分的收藏是病得治
, 百拇医药
    现代人不乏“变态”的收藏行为。菲律宾前总统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收藏了几千双鞋,而且非常高档。大S曾透漏其家中收藏了近400双鞋子,价值超过千万,虽然很少穿,但如果不买就会感觉痛不欲生。笔者的一位来访者,网购了儿子4-10岁的全部衣服、鞋子、帽子,堆满一个房间,后来被诊断为抑郁症,用收藏来缓解消极情绪……物质匮乏的时代,收藏情有可原,而在物质丰富的现代,心理因素的影响可能很大。

    第一,心理补偿。有些人在成长的某一阶段,曾对某一物品强烈渴望却没有得到满足,有了一定能力以后,便疯狂购买或占有。

    第二,灵魂空虚。仿佛这些有触感、有气味、有回忆的物品,只有像泡沫般堆积起来,才能填充拥有者的人生。似乎收集得越多,越能验证其主人是真实、快乐地活着的。

    第三,强迫心理。前文提到的王记者的母亲即是如此,有一种“不得不”的心态,其意志是不自由的,扔东西意味着丧失和匮乏。他们的青春不再,身体和经济每况愈下,自我控制感在逐步减少,舍不得扔东西就是一种控制感,以减少对失去的焦虑。
, 百拇医药
    断舍离 让整理成为一种文化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欲望随时生起,轻易满足,人就极容易为物所役。我们不妨从整理归纳开始,给自己营造轻松的环境,这也是环境心理健康的要求。

    近年来,日本非常流行一本名为《断舍离》的书,意思是人生从学习扔东西开始。所谓“断舍离”,就是断绝不要的东西进家,舍弃家中旧物,摆脱对物品的执念。简言之,即减少、分类和收纳,给自己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断舍离?

    第一,以我为主,关注现在。明确物品在当下是否真有用,有用的才留下。长此以往,会逐渐发现:原来我的生活中充斥着没有用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判断生活中的非必需品,关注必需品。

    第二,从扔东西开始。先从感觉是垃圾的东西下手,那些使自己犹豫不决的东西也是不需要的,如此慢慢学会舍弃。扔东西的时候,对没有物尽其用的物品说“对不起”,对常年爱惜使用的物品说“谢谢”,是对物的告别,也是对心情的整理。而那些自己不需要、别人可能用得上的东西,可以送朋友或捐献。
, http://www.100md.com
    要知道,断舍离的目标并非是让人们无欲无求、生活简朴,而恰恰是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只收入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只和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一起,摆脱对物质的执念。

    第三,家庭或者个人设立清理日。对于库存物品,年轻人一年一清;中年人三年一清,对那些三年未碰的东西,就要考虑其价值,送人、卖掉或扔掉,让价值循环起来;老年人则五年一清,处理旧物品,让新品进家。

    第四,理性应对不能丢弃的理由。“东西还有用,丢弃很可惜啊”,其实有用而不再用的物品,只会占据空间,造成凌乱,影响心情。“说不定有一天用得着”,而用得着的几率有多少呢?最后发现大多还是搁置。“那些东西很贵的”,请换个思路,计算这些用不着的物品的管理成本、空间成本,还包括每次看到它们时的负罪感、败家感。“那是别人送的,代表情谊”,其实礼物是情感传递的媒介,赠与收本身就完成了心意传达,如果礼物成为累赘,一定也是对方不愿看到的。这样筛选下来,收藏就会成为健康习惯,也减少了发展为收藏癖的可能。
, 百拇医药
    太爱收藏也许源自“文化休克”

    老人舍不得扔东西,这是文章开篇王记者关心的问题,也是令千千万万个家庭“头疼”的话题。这些老人可能不是舍不得扔,而是忘记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先从遗忘的部分开始处理,在获得收纳经验和内心愉悦后,再处理那些有情感记忆的东西,以此为序。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王记者的母亲在形成收藏癖的同时,还伴有严重的健忘症,这有可能是老年性痴呆的表现,需要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此外,他的母亲离开熟悉的农村、熟悉的土地、熟悉的乡情,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会产生所谓“文化休克”,出现包括收藏癖在内的心理症状。这就需要家人多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增加陪伴时间,引导户外活动,结交新的朋友。王记者母亲的案例,也许能给很多人启发。

    家中的垃圾需要扔,办公桌需要清理,工作思路需要整理,最终实现心理垃圾的清除。定期反思,把次要目标和过多欲望舍弃,将最重要的需求满足了,人生的幸福便已达到70%。因此,试着学会“扔”吧,让生活更优质,让身心更清净。

    (编辑/茹晓校对/梅语), http://www.100md.com(吴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