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更多知识 > 益生菌
编号:13273641
关于废除“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等”概念的建议(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18年第10期
     机体微生态是一种平衡稳态

    栖息在人体肠道、口腔、皮肤等处的细菌常数以亿计,其种类可多达400余种,可重达约两公斤,肠道中的细菌形成了肠内微生态菌群。过去曾认为,在肠内菌群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称为“有害菌”,还有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称为“有益菌”;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所谓“条件致病菌”,即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新近的认识则提出,所有这些细菌形成了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菌群既是“病原体”又是“伙伴”,微生物在体内是稳态,是平衡,无关“好坏”; 所谓“好”的乳酸菌,到血液中也是“坏”的;反之,“坏”的大肠杆菌局限在结肠,也是“好”的,故维持微生物与人体的生态平衡,即共生菌群和宿主防御反应之间的动态平衡极其重要。

    过去的理论均认为“益生元”与“益生菌”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但影响的方式完全不同,一为“促菌”,一个为“补菌”。“益生元”作用于本已存在于肠内的菌群,而“益生菌”是外部添加的细菌。“益生元”作为模拟母乳中的低聚糖,以未经消化的形式进入胃肠道,通过降低pH值,促进双歧杆菌等细菌的生长,间接地促进胃肠道健康和营养素的吸收。而“益生菌”是外源细菌,作用相对更直接,但在胃部强酸性的环境下,外来细菌的存活会受到考验,只有活着进入胃肠道的细菌才有可能发挥功效,有的“益生菌株”不能经受胃酸(强酸环境)和肠液(碱性环境)的腐蚀,而“益生元”不是生物体,不存在存活率的问题;另外,免疫系统对于由外部而来的“益生菌”存在识别的过程,不同体质的机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但从目前维持机体微生态平衡的角度,应抛弃“益生元与益生菌”单纯“促菌”和“补菌”作用的内涵,代之以“这些物质可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的新理念,无关“益生”与否。
, http://www.100md.com
    词源辨析与哲学思考

    如果分析这些英文词的词源,已有文献给益生菌(probiotics)这个词提供了完整的希腊语来源,它似乎是拉丁介词pro(“for”,为了,促进)和希腊语形容词βιωτικ?(biōtikos)、“适合生命,活泼的”的组合词,后者来源于名词βο? (bios, ’life’,生命),其反义词就是“antibiotic”,即“抗生素”。因此,从英文原意来讲,“pro”是“为了”,“促进”的内涵,“probiotics”意指促进生命或细菌繁殖和生长;“pre”是“前体”的内涵,“prebiotics” 意指细菌或生命生长的基质或底物;两者均无关细菌“好坏”,也可能同时促进“坏”细菌繁殖,故译成“益生”是不恰当的。

    从哲学上讲,存在就是合理的;在人体微生态中,每个细菌或微生物均在这个巨大的平衡稳态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好”与“坏”实际上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体;有些细菌在特定的时间阶段、及特定的部位,会产生“好”的作用;同样会在另一特定的时间阶段、或另一特定的部位,会产生“坏”的作用。如将人体微生态平衡比喻成大海的生态系统平衡,你能说“鲸鱼”样细菌是“好菌”,“鲨鱼”样细菌是“坏菌”吗?鲨鱼是大海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将细菌分“好与坏”是不合适的。
, 百拇医药
    其次,“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有害菌、有益菌”是绝对的医学概念,已不符合临床实际;人体是个生态系統,健康人引入外来物种“益生菌”,必然会打乱过去的微生态平衡,其有害性是显而易见的;类似澳大利亚引进“兔子”,北美洲“五大湖”引进中国鲤鱼,生态结果都是灾难性的。

    必须强调的是,在认识自然的初级阶段,将人体微生物分为“好”与“坏”,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似婴幼儿早期成长阶段,只能区分“好人”和“坏人”一样。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体微生物之间复杂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机体微生物的平衡稳态;要从平衡的角度看待人体微生态,必须抛弃“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有害菌、有益菌”这些最初的、肤浅的、绝对的医学概念,代之以“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半乳糖和低聚果糖”等规范的、中性的生物学和化学名词,更能准确反映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 百拇医药(孟庆义)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更多知识 > 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