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329946
奕丹:健康之人体“出”路在哪里?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19年第1期
    

    奕 丹

    气的运动形式有哪些?

    中醫学认为“气”的运动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四者缺一不可,《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我们首先来看“出和入”。狭义的“出”包括汗液和大小便的排泄。现代人的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出”的不通畅,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我们的身体慢慢形成了营养过剩,代谢物排出不顺畅,日积月累就造成了身体内部的“累积”。

    所以现代人们的健康问题不是要考虑如何“补虚”,而是要考虑如何“泻实”。“将军肚”比比皆是,就是因为排便的不顺畅,饮食物在身体的残留和发酵造成人体内环境失衡,引发各种症状成为各类疾病的病因。
, 百拇医药
    如何解决“出”的问题?

    人体“出”的问题也就是排泄的问题。饮食物在人体停留的周期是12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周天”,这是生理的“留”是饮食物在人体正常的停留。超过12个时辰就是不正常的停留,会成为“瘤”,常态的称为“留”、病态的称为“瘤”。我们要避免得到“瘤”就要保持从口到胃肠道的通畅。要做好这些我们要从“天、地、人”三方面来考虑。

    1.“天”即天时,“天行健”则“动不息”天时体现于人体称为“子午流注”,一个小周天共12个时辰,人体气血的流注在每个时辰对应到不同的脏腑,这样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我们在每个时辰应该做什么,如果我们顺着这个天时来作息人体就会健康。

    《黄帝内经?百病始生》:“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此即是古人对“天时”的理解和运用。

    2.“地”即地势,“地势坤”则“运不穷”地势体现于大地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人行于山脚则生敬畏之心,登于山顶则生万丈豪情,此即是地势对人心理之影响。
, 百拇医药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南方者,天地所长养,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可见古人对于“地势”的理解和运用。

    3.“人”即人情,“人情礼”则“伦不悖”人情体现于情志变化对于人体的影响。人之情礼不悖则刚正不阿,心无所惧,智意不失。此则情礼对于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此可见古人洞悉之情礼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理解和运用。

    此“天、地、人”三因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既然不能够回避天地人对我们的影响,那我们就要适应天地人的规律来做事情,包括我们的饮食物运化以后的糟粕,怎么“出”、怎样排出去,都是应该适应天地的规律来运作。这就是实现人体“出”应该考虑的几点。

    为什么要在特殊的时机选择特殊的地点把心理调摄到特殊的状态解决人体的“出”(排泄余毒)——这就是答案!, 百拇医药(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