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365704
又到中风高发季,牢记先兆救治急(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19年第8期
     脑中风(医学名称“脑卒中”)是一种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血管意外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其中以缺血性脑梗塞最为常见。专家特别提醒,糖尿病和中风关系密切,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中风的发生比无糖尿病者多5倍。这是因为糖尿病可造成微血管损害以及加重大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形成,使脑中风的危险性增高。糖尿病患者中并发脑梗塞比脑出血多。出血性脑中风(脑卒中)即脑实质出血,人们常称为“脑溢血”,常见的诱发因素就是高血压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堪比为最危险的脑中风,此疾病大多数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之所以说它最危险,是因为一旦脑动脉瘤破裂,会导致1/3的人直接死亡,如果再次出血,则会有接近80%的人失去生命。 脑中风虽危险,却是可防可控的。

    高温是中风的一大发病诱因。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能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动脉硬化是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时值盛夏,患有此类疾病的中老年人朋友不妨多学点健康知识,以帮助自己掌握盛夏防中风的主动权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