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363650
退热药,千万别乱吃!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19年第9期
     近日在急诊遇到一名患者,自称突然“胃疼难忍”,一摸病人肚子,硬的很,一碰就痛,这就是医学上说的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阳性,诊断为急腹症。迅速行立卧位腹部X光平片检查,显示膈肌下有游离气体,遂明确诊断为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穿孔属于急腹症,消化液和食物残渣进入腹腔导致腹腔污染,严重者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紧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胃窦部近幽门处有一个3cm溃疡,溃疡中心0.6cm的穿孔灶,手术中对破孔做了修补。

    仔细追问患者发病史;自述患者长期有头痛、肩背痛等不适,长期间断口服解热镇痛药物芬必得,特别是在患者出现胃疼症状之后,还自行服用了芬必得,而且是两次;推断导致消化道穿孔的罪魁祸首就是芬必得。

    提醒所有人:退热药必须遵医嘱,不能随心所欲!

    一、解热镇痛药的定义及其分类

    解热镇痛药又称退热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具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解热镇痛药品种繁多,分类复杂,各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若使用不当常可发生意外的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解热镇痛药分为6类(见表1)。

    二、解热镇痛药退热时需注意什么?

    1.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增多,有利于炎症的修复。故感冒发热,若非高热(>38℃),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但另一方面,发热会使体力消耗,感觉不适,影响休息,甚至可引起惊厥,年老者、体弱者在高热骤然降下时,有可能引起虚脱。

    2.确诊病症后对症用药。解热镇痛药用复方制剂时,应了解其组成成分。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由于非那西丁(乙酰氨基苯乙醚)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凡是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最好不用,如复方阿司匹林片( APC)、扑尔感冒片、氨非咖片( PPC)、散痛片(优散痛片)、索密痛片(去痛片)、撒烈痛片、使痛宁片、安痛定片等;若必须应用则需详细询问用药史,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首选毒性低、副作用少的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3.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一般老年人应适当减量,用药后多饮水并及时补充电解质。不可随便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用药最多不超过5天。若用药后几天没有好转,务必要去医院诊治。因为用药不退而出现的长期发热,可能是重大疾病的预兆。

    4.掌握用药时间。解热镇痛药宜在餐后2小时半空腹时服用,这可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空腹服用会加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严重情况下有胃出血、胃穿孔的可能。

    5.熟悉各种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毒性、胃肠道反应、肾损害和过敏反应及皮疹等。如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使用会造成肝损伤。再如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如氨酚伪麻那敏胶囊、白加黑感冒片等。再如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发烧患者。布洛芬还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6.注意复方制剂成分,不重复用药。这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很多,不少是大同小异,故购买前一定要看清药物有无相同的成分,以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最好选用单一性药物,尽量少使用复方制剂。如关节痛者同时服用泰诺林、百服宁,几天后可出现肝肾损伤。原因是重复用药,此二药中含有完全相同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7.服用此类药物时应绝对禁酒。服用此类药物时,不要饮酒,因乙醇可加重药物的肝肾毒性,即使是常规剂量也可引起肝、腎功能损害,及至诱发药源性肝炎。, 百拇医药(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