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版)》 > 2005年第1期
编号:11264303
遏制艾滋病(4)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养生大世界(B版)》 2005年第1期
     的最大阻碍。普及艾滋病知识、消除恐惧和歧视心理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之一。

    红丝带正在飘扬

    从1981年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仅22年,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现在已达4000万人左右。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最初由一群美国艺术家发明并推广旨在代表关怀艾滋病病人的红丝带也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80年代,当时的美国社会对艾滋病患者漠不关心,甚至心怀恐惧。1991年,以纽约画家帕特里克和摄影家艾伦为首的15名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叫作“视觉艾滋病”的组织,希望创造一种视觉象征,以示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当时正值海湾战争期间,美国许多小镇的居民喜欢悬挂或佩戴丝带以表示对远在海湾地区美国士兵的支持。艺术家们从中获得灵感,选择了代表生机、激情和鲜血的红色作为丝带的颜色。这些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倡导尊重艾滋病患者人权,推广预防艾滋病的社会公益活动。
, 百拇医药
    那时,该年度世界著名的大型戏剧和音乐剧大奖“托尼奖”颁奖仪式即将在百老汇举行。“视觉艾滋病”的艺术家们制作了3000个红丝带,通过帕特里克在百老汇的朋友,把红丝带散发给明星与观众,呼吁关注艾滋病患者。这一举动引起巨大轰动,百老汇剧院里几乎所有拿到红丝带的人都将其佩戴,红丝带很快在全世界流传开来。此后几年的奥斯卡或“托尼奖”颁奖典礼上,所有明星几乎都戴着这个标志。

    在此后的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向会场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红丝带从此成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它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红丝带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2003年3月,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启动“121联合行动计划”,以“相互关爱·共享生命”为主题。为宣传艾滋病防治,关怀艾滋病人,卫生部下属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将11月定为“红丝带关爱月”。关爱月期间开展一系列艾滋病公益活动,包括通过广播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在公共场所张贴公益海报,在部分高校举办艾滋病知识讲座,向公众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安全套等。
, 百拇医药
    2004年7月12日,在泰国举行的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期间,中国预防艾滋病宣传员、著名演员濮存昕、蒋雯丽以中国预防艾滋病宣传员的身份参与主持以“交流合作友谊,携手迎战艾滋”为主题的全球华人联谊会等活动。在世界艾滋病大会中国展区里,濮存昕与蒋雯丽向参观者义卖中国剪纸“红丝带”。剪纸“红丝带”是山西省吕梁山区妇女手工剪刻的,精美的图案上镶嵌着“相互关爱,共享生命”八个字。

    香港在20年前发现首宗艾滋病病毒感染个案,面对陌生的病症,市民们把艾滋病与神秘、高度传染及死亡扯上了关系。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如今在政策、临床服务、科研、教育、患者的生活素质以至社会对感染者的接纳程度等方面,情况都大有改变。2004年12月1日,香港红丝带中心公布‘艾滋病在香港20年,难忘人物选举结果。首3名分别是致力于艾滋病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并获得卓越成就的何大一、子骛及杨千桦。行政长官董建华夫人赵洪娉和公署社会福利署署长钟小玲,向获选的难忘人物或其代表颁发纪念品。红丝带中心举行展览会,展出与艾滋病有关的100多幅海报和数百篇珍贵的新闻资料,让市民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香港过去20年艾滋病的发展和影响。
, 百拇医药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艾滋病药物治疗佳音

    2004年11月29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美国《自然医学》杂志,刊登了法国勒内·笛卡尔大学的华裔科学家卢葳和安迪约的论文。这两位专家在巴西对18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开始后的4个月里,所有患者体内约80%的艾滋病病毒被杀灭,免疫细胞大量增加。1年后有8名患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减少了90%以上,其中4人血液中的每毫升病毒含量不超过1000个单位,达到了不传染的程度。

    不过卢葳认为,他们研制的疫苗还没有“大获全胜”,因为1年后另外10名患者的艾滋病病毒数量又逐渐增多。新疫苗之所以只对不到一半患者有长时间疗效,是因为产生疗效的患者体内存在一种特殊免疫因子,它们对疫苗生效发挥了主要作用。卢葳认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就是把这种免疫因子用在疫苗上,争取在2008年之前开发出能对绝大多数患者有疗效的治疗性疫苗。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林之文)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