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版)》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270457
抗衰延寿话养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养生大世界(B版)》 2006年第9期
     养生即养护生命,古称摄生、养性、养慎、道生等,等同于现代的“保健”。数千年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实践中积累了无数成熟的养生理论和经验,早已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强调整体性的中医养生观,现在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顾护“人之三宝”

    人之三宝即精、气、神。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精主要由肾来主宰,故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全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故古人说:“气是溺年药”。现代实验研究亦表明,“气”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故气不可耗,不可滞,滞耗则多病。
, http://www.100md.com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大脑)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因此,清心寡欲以养神,人体就能保持健康、益寿延年。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是养神的首务。

    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共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 像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均是调摄精气神的好方法。

    二、谨和无味,饮食有节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明确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 百拇医药
    (1)饮食宜清淡:中国古代医著《黄帝内经》说“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意思是长期进食鱼肉荤腥、烈酒厚味的人,容易身体上发大的疔疮(指大病)。现在我们也常常看到,偏嗜肥美厚味,容易胆固醇、血脂升高,得心脑血管疾病,造成中风、半身不遂、心梗、心律失常等。粗茶淡饭是最好的养生之道,滋味过浓过烈的食物,于养生不利。

    (2)饮食宜有节:指饮食要有规律,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饥过饱,不宜偏食。摄食不足,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保障人体器官的能量供应,久之可致早衰。反之“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也是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 “饭吃七分饱,不用医生找”,这都是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3)饮食宜定时:《灵枢·五味》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定时饮食不仅符合人体生理所需,而且更有利于营养的补充和吸收。俗语称“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充分体现了饮食定时定量的合理性。
, http://www.100md.com
    (4)饮食宜平衡:偏食也是致病之因,衰老之由。《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也就是说我们每天的合理饮食应该是主副搭配,五谷杂粮,兼收并蓄,只有这样才能摄取多种营养物质,使人体的营养趋于平衡。

    如果偏嗜,就会造成很多疾病。“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枯;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所以,日常饮食要多食清淡,不使有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5)适当饮酒。

    《本草纲目》指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痛饮则伤神耗血。”酒为五谷之津液,米曲之华英,能避风寒、宣血脉、消邪气、引药势。适量饮酒,可促进消化,补充人体热能和营养,预防心血管病,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有催眠作用。长期过量饮烈性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和肝硬变,暴饮烈性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所以酒当少饮为佳。
, 百拇医药
    三、顺应四时,慎起寒暑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是说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必然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老年人真元之气逐渐衰弱,四时稍失摄宜,则易感时邪而致病。如冬令严寒,老年人阳气虚弱,易感寒邪,多患咳喘、气逆、麻痹、昏眩之疾;春季气候阳回转温,但春令主风,风温风凉易伤肌体;夏暑季节,天热而老年人气弱,脾胃气机偏虚,食或不慎,多成泄泻;秋季气候转凉,调摄失宜,或痰涎喘嗽、寒热进退等病随之蜂起。因此主张在春夏之季,多作些户外活动,使阳气更加充足。秋冬之季,阳消阴长,人体必须注意防寒保暖,使阳气不要妄泄。总之,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有着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交换。中医讲"天人相应"一体观,就是说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一员,就必须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只有这样人才会健康长寿。

    四、情志调养,精神内守

    所谓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精神情感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所做出的反应,又称为七情。中医认为,每一种情感活动都与内脏相关联,心之志为喜,肝之志为怒,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一般情况下,喜怒悲忧恐属正常的精神活动,只有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超极限的、剧烈的精神创伤,使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就会发生病变。
, 百拇医药
    所谓“百病皆生于气”,即是指气机紊乱后导致很多病变。 所以调心、宁心十分重要。

    五、形神共养,动静结合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形的生亡决定着神的存灭,神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动以养形,静以存神,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养生的根本措施之一就是适当运动,古代养生锻炼名目繁多,有气功,导引、按摩,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著名的五禽戏乃汉代华佗所创。运动使人体的肌肉、骨骼得到锻炼,使生理、心理得到调节,气血畅通,阴阳协调,就可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中医养生在强调动的同时,并不忽视静的一面,主张动静结合。静而神安,静中有动。“恬淡虚无”并不是要求人们无思无欲,闲散空虚,而是要求排除杂念。《一览延龄》中说:“最静之人,食后亦宜散步,以舒调气血。好动之人,亦宜静坐片时,以凝形神。”把动与静的结合从辩证观的角度剖析得十分透彻,一动一静,一张一弛,符合自然之道。事实证明,许多职业运动员并不是长寿者。所以延寿不但需要动,而且也需要静。形神共养,动静结合才是科学、合理的健康长寿之道。, http://www.100md.com(罗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