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200688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指瑕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3期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这已经逐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近些年来,很多学校不断拓展心育的视野,开掘心育的内涵,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人们往往会过多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和对象,而很少关注“施教者”。心理健康教育涉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方面,而“心育”的无主语陈述,掩盖了主谓、主宾关系。只关注被教育者一方而忽视教育者一方的心理,只看到学生的心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矫正、“教育”,而不管教师的心理状况如何,这不能说是完整的“心理教育”。如果教师的心理有问题甚至是病态的,“教育”出来的学生其心理又怎么可能是健康的呢!

    事实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存在着不少心理问题,在此不妨例举几种,以引起我们对教师心理的高度重视。

    一、“造物主”心理

    某些老师在教育中把自己放在决定性地位上,认为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学生为任我们这些“工程师”涂抹的“图纸”、被操作管理的“机器”,自然就产生了对学生的轻视心理和专断控制的欲望,即“造物主”心理。我们往往把学生对老师人格的尊敬与对老师思想的盲从混淆在一起,在教育中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重说教而少思辩,重批评而少赞扬,重惩罚而少诱导,重灌输而少启发,这势必阻碍师生间真诚地交流。

    二、“恩赐”心理

    有些教师加班加点,补课辅导,毫无道理地侵占学生的时间,在老师看来是自己牺牲了休息时间,对学生是“奉献”、“恩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