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200531
缘事而发 讲求实效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12期
     在重视人的全面素质提高的今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非常现实的主要形式。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注意以下4点。

    一、要在时间上有保证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虽然不是增加一门学科课,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中要安排一定量的时间。可以从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文队活动课等抽出一定时间,并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实施,一般一学期安排6—10节课为宜。这样,既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又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足够的时间顺利进行。

    二、要由班主任组织实施

    在目前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没有足够的专职心理教师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由班主任组织实施。

    这是因为:

    第一,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对学生的思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最了解,最容易得到第一手材料,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第二,有利于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第三,有利于班主任从中学会用心理知识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可见,由班主任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最佳的选择。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积极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水平,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进行

    不同年龄的学生,其心理需求不同。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可观察的行为,且认识水平不高,所以应以行为训练为主,同时不能放弃认知辅导。而行为训练的突出特点是,根据小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去分解训练目标,逐步强化,最后达到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设计活动方案,创设心理氛围,让全体学生在课堂里都敢说话,都说真话,并坚持平等、尊重、民主、鼓励的原则和目的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率。

    四、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因人制宜,缘事而发,讲求实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顾及学生的差异性。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各年级之间、各班之间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心理共性。如:这个班的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时很活跃,但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而那个班的学生基础知识很扎实,但团结协作精神差,交往能力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根据班与班之间学生心理共性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如:对前者要运用交流、讨论、探究等形式加强学法的指导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把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而对后者则可通过课外活动(如郊游)加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同伴交往的辅导。

    此外,还要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所处的环境和特定的时间进行科学选题,要触及学生所关心的事物、所感兴趣的话题,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作用。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何 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