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200544
一股清新的风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12期
     王建平教授的新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并运用心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教育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新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实践问题进行了诠释与解读,充分阐述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有的地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并就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作者尤其对“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心理学理论结合现代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想法,构建和完善了这门学科的理论框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问题上,针对目前学校存在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作者主张“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从心理咨询方面的技术理解和操作‘咨询模式’,转变为运用心理咨询理论方法、教育理论方法和社会学知识进行指导的‘教育模式’,从面向少数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扩展到为全体学生服务”,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将这个理念贯穿全书。这些内容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注重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实际操作;在理论上运用多种学科,对教育教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满足了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需要,这也正是作者的初衷。

    读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这本著作是作者多年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积累的结果,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听取学生、教师以及同行意见基础上完成的。作者突出强调了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指出教师、家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们所具有的健康人格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明确指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教育的问题,更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视野,给我们许多启示。在写作内容上,作者不仅吸收了当前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广泛介绍了欧美及日本等国的情况,而且在人格心理文化结构中,运用比较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思想进行了分析,例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格观”和“道家思想中的人格观”以及它们对构建中华民族人格心理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是作者心血的结晶,语言精炼耐读,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尤其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导书。

    简言之,在“应试教育”依然凝重的气氛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清新的风,犹如夏日里的一丝清凉。这是一本旨在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增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参考用书,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员的良师益友。

    责任编辑/冯海珍 于 洪 (赵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