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20050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路子必须走正(1)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期
     2001年12月25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专家研讨会在开明出版社召开。这次会议是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的指导下,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共同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理论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生导师叶浩生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胡卫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博士生导师郭德俊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何立婴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方晓义教授和沃建中博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心理系主任方平教授和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建平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贾晓波教授,河北省石家庄市教委政教处曲连坤处长,同时还邀请到了香港大学心理学系荣誉教授何友晖。会议由开明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焦向英主持。此次会议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自 2001年7月创刊以来召开的第一届专家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就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广泛征询各位专家、学者和领导的意见,以及如何办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使其更好地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服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路一定要走正

    针对有调查说,现在我国大、中、小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30%多,还有的调查说是50%,甚至有的调查说超过 70%。林崇德教授指出: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用极不科学、极不严肃的态度对待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之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许多学生心理不健康,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最大误区。”

    就林崇德教授提出的这个“最大误区”,俞国良教授把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归结为六种倾向:

    一、医学化倾向。把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无限扩大,在班主任工作和日常心理咨询中,把心理不健康作为帽子扣给学生,只想给学生治疗所谓的心理疾病。

    二、学科化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误解为心理学的科普教育,或者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学科课程,学生在课上拼命抄讲义、背概念,忙得不亦乐乎,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三、片面化倾向。用单纯的心理测验的手段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教育对象上只注重个体(个别学生)的研究,而忽视了总体。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上也存在片面化倾向。

    四、形式化倾向。有些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心理健康教育徒有虚名。

    五、德育化倾向。具体表现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心理咨询人员大都是原来的行政干部(例如政教处主任),心理咨询室逐渐成为“德育处”、“政教处”的代名词,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六、孤立化倾向。把心理健康问题理解为学生一个一个的问题,孤立地就问题谈问题,忽视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对家长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针对以上种种错误倾向,专家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俞国良教授进一步指出,我们学生的心理主流是健康的,需要咨询的是少数,需要治疗的更是极少数;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才是针对极个别的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进行防治和矫正。

    方晓义教授强调,我们应注意从观念上引导中小学教师,使他们明白:第一、心理健康问题是个体成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所以要以平常心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要随意贴标签、扣帽子,这样过分强调反而容易误导学生;第二、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遵循人本主义的原则,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一些犯错误的机会。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孩子说谎,方晓义教授认为这是传统教育造成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就是要求学生要做得对,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这从根本上违背:厂人的天性,是不尊重人的本性的表现。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系统性特征,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单方的,而是关联到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去改变学生,学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研究家庭、学校在这方面的作用。

    何立婴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涉及到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完整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如果仅停留在“出现问题一解决问题”这一层面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光靠堵是不行的,应该从早期教育开始抓起,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和整个素质教育的进程联系起来,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眼前出现的问题上。

    郭德俊教授强调,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明确一点,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和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历程密切联系,是一致的;从小的方面来讲,它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任务,而且是家长的任务。

    就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科化”倾向,沃建中博士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选修课,但它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知识课,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上述这种现象必须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如何在学校实际教育工作中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石家庄教委政教处曲连坤处长根据自身的体会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三个抓住”:抓住关键人物(校长),抓住基本队伍 (班主任),抓住重点环节(活动课)。

    最后,林崇德教授对与会专家的发言做了总结,他指出,我们要看到广大中小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习、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需要咨询和辅导,他们要求健康是主流。把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无限扩大,以此来抬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身价”,只会造成学生人人自危,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所以,要想实现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这一目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必须走正,而走正路子的关键是必须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层次性和区别性。

    如何办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从筹备、审批到创刊走过了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历程,在此期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们给予了大力支持,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就刊物创办的意义,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李玉先处长曾经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强调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这种大环境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推出不仅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北京市教委德育处董柏林处长强调,随着素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随着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深刻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做人教育的基地,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开 群)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