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00405
学生上网引发的问题行为及其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5期
     网络永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它自身固有的特性,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当网络悄悄来到人们身边,成年人还心怀疑虑地打量它时,青少年已经满怀欣喜地接受了它。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大中城市,拥有电脑的家庭已占30%左右。青少年对于网络的热情普遍高于他们的父母。在中学校园,“上网”正成为一个时髦用语。据统计,中学生触网的比例高达51%。网络正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学到了更多的课外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固有的一些特性,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的消极影响:应引起关注

    随着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不少家长抱着让孩子接触网络以增长见识的心理,鼓励孩子上网,但不久他们就发现,孩子们上网交换的是OICQ(一种网络聊天工具),津津乐道的是五花八门的网上互动游戏。有的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的互动游戏而无法自拔;有的学生在网络上交异性朋友,甚至发展为网恋。所有的这些都极大地分散了学生们的精力,对他们的学业及身心发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比如,某市一位初一的女生上网时认识了不少网友,聊得很开心,常常一聊就是几小时。后来约了网友见面,发展成网恋,终日沉迷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习及身心的发展。这样的例子很多,报纸上的一件件中学生被网友伤害的案例就有力地说明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性。

    二、学生上网产生的问题行为:应客观分析

    1 对性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校青春期教育的不满,使青少年误入网络“陷阱”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都处在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据调查,约76.6%的初中生都渴望得到良好的青春期性教育,他们认为,如果能在学校里接受良好的性教育,当他们遇到相关问题时就会做出更聪明的决策。约47.7%的初中生对当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表示不满意,认为学校的性教育太保守。因而,更多的学生只好通过其他渠道去了解性知识,而互联网是他们了解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在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便利时,其传递的信息中也隐藏着色情、暴力和危险的陷阱,青少年常常因缺乏分析辨别的能力而误陷其中,这样就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终生幸福。

    2 网络聊天室的虚拟性满足了青少年与人交流的愿望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除了渴望了解性知识外,他们还渴望与人交流、沟通,渴望把自己的苦闷、烦恼发泄出来,而网络这一虚拟的场所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愿望。但由于一部分青少年自控能力不强,较为天真单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很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女学生往往易被网友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而掉进网友设好的陷阱。某市的一位中学生自从迷上上网聊天之后,上课没有了心思,一有时间就上网,电话费越来越多。父母把“猫”没收之后,他连早餐也不舍得吃了,都省着去“网吧”聊天,成绩也直线下降,惟一有长进的就是打字速度快了不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希望与他人交流,但用上网聊天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很不明智的,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上网聊天中是很不值得的。

    3 网络游戏的真实性强烈刺激着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

    相对目前的电子游戏厅内的游戏,网络游戏更具真实性和刺激性。在一些游戏中,青少年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更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到“红色警戒”等的网络联线对战。这无疑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心理、生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刺激。电子游戏厅让许多学生不能自拔,这种具有真实性和强烈刺激性的动态游戏,让许多抵制力差的学生“爱不释手”,明知是错也无法“忍痛割爱”。

    三、针对学生上网产生的问题行为:应加强引导

    学生上网产生的问题行为,目前已引起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关注,而大多数家长及学校处理这一问题的普遍方法是绝对禁止中学生上网。这一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计算机及其网络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巨大载体,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将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因而我认为学校及家长不应片面地禁止,而应加强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教师、家长应提高自身的网络能力素质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与家长都应通晓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护者和时尚的引导者。但目前教师与家长往往由于工作较为紧张,而忽视了自身网络能力素质的提高。据调查,教师和家长中具有网络管理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不到10%,经常接触网络的不到30%。大多数教师、家长上网只为了看看新闻,他们很少上网聊天,也不知网上的互动游戏是怎么一回事,更谈不上给电脑分级加密了。有的家长甚至对电脑一窍不通,是“网盲”,孩子上网玩游戏还以为是在用功读书。由于对网络了解得不全面,教师和家长基本上不知道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当然就无法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了。因而教师、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能力素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才能进一步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

    2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

    针对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群体和由此引发的种种网络心理问题(如人格障碍、认知怠惰等),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势在必行。学校应认真研究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行为,通过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更真实的情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从网络虚拟的世界中走出来。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渠道了解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过程,进而提高对网络负面信息的抵制能力。

    3 指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抗干扰能力

    学校应加强网络的两面性宣传,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上一个个的中学生被网友伤害的案例,使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会如何自我保护。如:不向网友报真实姓名、电话、家庭地址;不单独与网友见面;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等。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4 开放校园网,加强校园网的管理

    学校的网络应向学生开放,并加强对网络的有效管理,建立先进的检测机制,通过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有效管理,规范网络运作,以防不良信息污染学生。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占领网络这个领地,在网络上开设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网站。

    5 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开展协作学习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尽可能多地采取措施弥补网络高科技的缺憾。

    网络永远是把“双刃剑”,学校、教师与家长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引导,使网络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又一个场所。 (陈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