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00414
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5期
     综观现在的许多优秀中小学生,虽然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比其他学生优秀,但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消除,必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对优秀生认识的误区

    优秀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与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有直接关系。而家长和教师的这种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又与他们对优秀生的片面认识密切相关。

    何为优秀生?现在普遍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优秀生”。这种观点在当今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生家长中很有市场,如奖励学生或孩子时常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这种观点以智育特别是知识教育为中心,而忽视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其他方面;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甚至惟一标准,而忽视学生的能力、自信心等其他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第二种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是一种以教师和家长的好恶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学生的温/顷、服从等作为优秀生的品质,以此作为衡量学生优劣和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尺度。以此为指导的教育必然会把培养“驯服的小绵羊”当作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批判精神、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由于教师和家长各有所好,对学生各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师和家长所谓的“听话”标准是不一样的。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必然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多重人格、人格分裂等心理疾患。另外会迫使学生投教师和家长之好“随风倒”,表面上温温顺顺,迎合教师和家长,从而形成虚伪、圆滑、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的探险、批判精神,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心。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培养出的学生必然是五个性、无创造力、无创新精神、惟命是从。这样的学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常常会失败。

    二、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挫折承受能力差与心理负担重的矛盾

    一般的优秀生从小就生活在顺境中,在家受父母的疼爱,在学校受教师的关心、同学们的羡慕。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顺境中,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遇到挫折,如偶然的考试失误,在音乐、体育等比赛中输给他人等,就惶恐不安,甚至丧失信心、悲观失望。一般来说,教师和家长对优秀生都寄予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虽然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但也能成为他们的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如果过大,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时,就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焦虑、考试恐惧等心理问题。另外,由于优秀生的成就感一般都比较强,他们一般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秀并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聪明能干,应当领先其他同学,否则,说明自己表现不好。为保持自己的优秀地位,不让其他同学赶上或超过自己,他们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施压,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这种较高要求与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较高期望形成合力,一方面会使他们由于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而极易遭受挫折;另一方面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产生负重心理,导致身心疲惫。

    2 强烈的虚荣心与自信心不足的矛盾

    由于教师和家长经常对优秀生“捧” “夸”,导致许多优秀生有强烈的虚荣心。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处处、时时表现自我,想以此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更多关注与夸奖,以及同龄人的称羡。为做到这一点,许多优秀生不惜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在有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在场时尽力表现。有人在场时一个样儿,无人在场时却另一个样儿。

    从心理学上讲,虚荣心是自尊心的不恰当表现,是个体为显示自己的优越所表现出来的不恰当的心理行为倾向。虚荣心对个体有两方面作用: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有虚荣心的人为满足虚荣会积极努力,做出超过他人的成就,这时虚荣心成为动力。二是消极阻碍作用。虚荣心使个体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易使人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内在素质的提高。一般说来,优秀生的虚荣心常对他们有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使他们表现出盲目自信,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而对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这样就难免遭受失败与挫折;

    (2)使他们经不起失败与挫折,一遇到失败与挫折就情绪低落,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

    (3)使他们掩饰自己的不足或缺陷,不努力改进;

    (4)使他们看不起同学,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人际关系障碍,使他们孤立出来,甚至与其他同学对立。

    从某种意义上讲,虚荣心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正是由于优秀生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不足以使他们一直具有或保持领先地位,他们才想尽力表现自己,才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而不愿帮助同学,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心态。

    优秀生强烈的虚荣心和自信心不足构成了一对心理矛盾。一方面虚荣心使他们想获得并保持比同学优势的地位,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但自信心不足又使他们担心失去自己的优势。这一矛盾的加剧,会使他们产生其他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3 争强好胜心与恐惧感的矛盾

    争强好胜是指不愿输给别人,处处都想胜过别人的心理。它是进取心的一种表现。一方面它可以促进个体不断进取,不断发展与超越自我,并不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但另一方面它也会促使个体处处为别人尤其是比自己强或可能胜过自己的人设置障碍,特别是在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自己的好胜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自己又觉得无能为力,即没有能力通过正当的途径改变这一状况时更是如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很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因此,他们的好胜心常常导致错误的行为。

    优秀生由于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他们的好胜心比一般学生强。他们凡事总想与同学比高低,容不得别的同学超过自己,在竞争中很难做到谦让和容忍。这种好胜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他们形成自我中心,我行我素,认识不到他人的长处与价值,狂妄自大,总认为自己了不起。

    虽然优秀生具有好胜心理,但他们对成就或成功也具有恐惧心理。常言道:物极必反。人的心理也是这样。优秀生的好胜心越强,越想胜过其他同学,反而会使他越担心他人胜过自己,产生强烈的恐惧与焦虑,而恐惧与焦虑会进一步增强其好胜心。这样的循环会使这些学生形成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

    4 自负傲慢与自卑失落的矛盾

    优秀生的长期优势和教师与家长对他们的不恰当夸奖,极易使他们形成自负、傲慢的心理。他们常看不起他人,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常不顾及其他人的需要、兴趣 (闫 勤)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