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00360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式与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6期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需要为前提,针对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通过适当的活动方式给予辅导和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学会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为了提高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质量,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理念性的层次结构教学模式:

    层次结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实施“问题解决”,启发主题创新,重视信息反馈、评价与矫正,优化师生双边活动的主题化操作系统。其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问为主轴、练为主线、评为主控、创为主旨”。它是一种理念性创新学习模式,在这一理念性模式的指导下,可以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新出几种具体教学模式:

    1激导式教学模式

    激导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激励为机制,以活化心理因素为先导,以兴趣化、主体化、生活化、行为化为特点,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行为的操作者、体验者,很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

    2探究辅导式教学模式

    教师针对每一个层面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学生活动、讨论、体验,鼓励学生参与争辩、探究和交流,使学生心理问题充分暴露,教师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增加辅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辅导的效率。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要给以热情、科学的辅导。

    3群体参与式教学模式

    通过上述系统训练,使学生树立自主意识,提高自信心,从而达到“生活上自理,知识上自学,行为上自律”的目的。

    4全员活动式教学模式

    根椐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育”这一特点和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感受”和“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起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以层次结构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主体在各种情境活动中感悟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方法

    我们在层次结构教学模式中主要采用了以下8种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法

    它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各抒己见,开展讨论,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主要有:第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气氛中求得共识,获得新知;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的能力;第三,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讨论中,获得了一种心理体验,接受了一次心理教育。

    2角色游戏法

    适当的、有意义的课堂游戏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和参与的。因此,当教材内容适合做游戏时,我们通常会让学生自编游戏规则,鼓励学生参与,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3故事法

    追求新奇、喜欢听故事是中小学生的天性。故事的语言生动形象,故事的情节扣人心弦,故事的人物有性格、有感情,栩栩如生,如果再辅之以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就能很快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考之中,使学生在体验故事情境中愉快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即兴演讲法

    演讲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当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适合于演讲时,要发动学生根椐教材内容自己搜集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即兴演讲。例如在讲述《调节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心境》一课时,让学生围绕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影响或对事情发展的影响,讲一讲自己的亲身经历等。这种课堂即兴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既使演讲者自己受到了教育,又使听讲的同学受到了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5心理短剧表演法

    在教学中,当教材内容适合表演心理短剧时,如果根据内容要求,让学生创编一些短剧,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展示自我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间的协作;既使学生在激烈而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6视听材料穿插法

    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如果只靠一支笔、一张嘴,是很难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适当地将音乐、录音等听觉材料和漫画、图片等视觉材料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创设一定的视听情境,就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

    7课堂练习法

    众所周知,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不是靠教师上课讲一些心理学知识,学生记一些心理学知识、背一些心理矫正方法就能解决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实际,进行具体的心理训练,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均设置一、两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按所创设的不同情境,自己进入情境谈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在学习《调节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心境》一课时,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过去,我的成绩在班里前5名徘徊,我觉得自己还是很不错的,可近来有一种情绪一直折磨着我,我的成绩越好,就越怕别人赶上我, 以至于看到别人学习,看到别人问问题时,我就心慌,心里老想着那个同学,怎么也集中不起注意力来。上课时,后面的同学随着老师的讲课,嘴里说对、对时,我又担心他比我学得好而无心听课。这些情绪搅得我越来越心烦,真不知怎么办。”

    出示了上述情境后,请学生回答: (1)材料中“我”有什么心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有什么不良影响? (2)你有过像“我”一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如果有,你是怎样处理的? (3)假如你的成绩不像“我”那样好,你怎样看待成绩比你好的同学?

    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很有益处。

    8专题活动开展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在课后我们会针对课堂中所讲的主要内容,拓展和补充一些相关资料,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很好地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时我们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在专题活动中,我们同样注意创设各种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栏目编辑/王 莉 (张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