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00364
家 访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6期
     家访是协调学校与家庭的一种方式,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做法。家访的目的在于教师与学生家长互通情况、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及学生家庭的情况,教师可以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培养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的意见。

    家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明确家访目的 教师要明确每一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才能有效果。如果家访目的不明确,谈话无主题,就会造成家长的反感,降低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和尊敬。家访的目的要让学生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方法及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教师要了解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子女方式、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在家表现等。家访应围绕这些主要问题进行。

    注意谈话技巧 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时,谈话要做到宽严有度。严是指反映学生违纪情况或其他不良行为时不仅要严肃、而且要谨慎;宽是指在反映学生问题的同时,要实事求是地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进行客观评价。宽严有度的目的在于既给家长压力、又让家长有信心。谈话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不要轻易说“你的孩子已无法教育”、“你的孩子将来考上名牌大学肯定不成问题”……因为学生正在成长,可塑性极强,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留有余地,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只要……,你的孩子就会……”等语句,这会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切忌告状式家访 学生出现问题后,采用告状方式的家访,很容易引起学生家长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这样做的后果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引发师生关系对立和家长同子女关系紧张。大多数家长都不欢迎这种家访方式。它无法达到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目的,也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不要向家长提出私人要求 虽然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在逐步提高,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在与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家长接触时,切忌向家长提出私人要求。这样有损教师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正常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吴维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