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00313
青少年逆反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8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认为发展性是这一阶段逆反心理的主要特点。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身心发展不平衡、逆向思维的发展以及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和方法,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社会和他人,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针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有效教育对策。

    逆反指的是在人生的某些阶段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不协调或衰退,而表现出的某些被认为违反常规的心理和行为。可见,逆反心理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产物。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剧烈的时期,是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加速期。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特点

    从内容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特点

    1 怀疑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

    小学儿童由于认知和经验的欠缺,往往唯教师、家长是从。到了中学,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和身体的发展,加上认识范围的扩大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成人感”和逆反心理便应运而生。他们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怀疑范围扩大,怀疑的视角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宣传的等。他们往往会对正面宣传进行反向思考,会以偏概全地否定正面的宣传。

    2 抵制思想教育和遵章守纪要求

    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形式化的、远离自己生活的说教。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会采取消极应付,甚至抵制和对抗的态度。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遵纪守法要求,当成妨碍自己自由的枷锁,极力想挣脱。虽然由于个性的差异以及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这些想法有时并不外显出来,但是,在心目中,他们很羡慕那些无视纪律、我行我素的人。

    3 强烈不满成人的教育方式

    对成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不满是青少年逆反心理最集中、最突出的焦点。他们怀疑和否定传统的教育内容,而且对成人树立的榜样很不认同。先进人物往往被他们说成沽名钓誉的投机分子,给予排斥和嘲笑。把教师、父母的训诫都看成是对他们的不理解,视为唠叨,进而抵触和对抗。

    4 认同一些不良的倾向

    逆反期的青少年往往对同龄人的一些反社会倾向产生认同心理。打架斗殴被看作有胆量,与教师、家长的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拉帮结派被称为讲义气;而对乐于助人、爱护集体、遵守规章、尊老爱幼等行为则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赞,不良倾向有市场的局面。

    从年龄特征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发展趋势

    1 由外显性向内隐性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动荡性的特点,情绪易于激动。所以,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往往会通过言行直接表露出来。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不都是外露的,开始带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他们情感的外部表现和内心体验也不总是一致的,其逆反心理逐渐开始向内隐性转化。

    2 从情绪性向认识性改变

    初中生的逆反有很强的情绪冲动性,而且由于他们受能力的限制,对事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认识不清,所以当产生逆反心理时,会把对象泛化。例如,从对父母的教育逆反,而产生对成人的一切教诲都反感的心理。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开始能够区分事物间复杂的关系,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清事物的美丑,因此,他们的逆反往往是针对具体的对象和事物,以认知性为主。例如,许多高中生是在认识到事物的不良方面后逆反的,而不是情绪冲动的结果。

    3 由从众性向自觉性转化

    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很不成熟,他们的逆反性不可避免地带有从众的特点,往往会盲目地跟着大伙儿一起行动。高中生的思维批判性品质日益发展,开始能够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加之自我意识的日趋成熟,使得他们能够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 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身心发展不同步

    在初、高中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水平远远跟不上生理发展的水平。这种不同步,使得他们不能随着生理的成熟很快进入成人的世界,而是处于一种“边缘人”的过渡状态。这种“边缘性”在青少年身上常常表现为人格发展的矛盾。有时,社会、家庭会以“成人”来要求他们,并给予信赖;有时,又像照顾“孩子”一样对他们处处呵护。同时,“边缘性”是以一种被剥夺、不公平的内心体验表现出来的,即表现为一种异化状态和受歧视心理。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突出地表现为: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成人感、独立意向和自尊。他们渴望在行为和情感上与成人进行“公平交换”。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难以得到满足,因为成人社会在许多场合忽视了青少年的这种极为敏感的心理需要。在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青少年往往表现为“反抗”或“我行我素”,情感冷漠,越来越明显地疏远成人、拒绝成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逆反心理又是青少年旺盛的“表现欲”的体现,通过自己的“示威”活动以引起成人和社会对他们的存在和要求的重视。这些行为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受到成人的批评,反而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影响别人了。

    知、情、意过程发展不平衡

    青少年心理中的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往往先于认知过程的发展,使得他们认知的发展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此外,由于学习的目的、需要和动机等不同,以及认知活动中受到个人内部环境的不同影响,使得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难以迅速地、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

    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存在矛盾

    青少年的需要从低层次跃进式大幅度地向高层次发展时,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和阻碍,从而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如果学习上不顺利,自己的思想又不被人理解,消极颓废的情绪就会产生,感到成才无望,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反感,又难以自我调节,逆反心理自然而生,进而导致逆反行为。

    两代人的价值观存在差异

    由于对生活、理想、社会等抱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两代人往往缺乏共同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如果不能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要,进行教育活动时只讲形式,不重效果,硬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在青少年头上,必然会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同时,青少年对于社会现实生活、师长的言行已经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尽管幼稚、片面,但却左右着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因此,成人如果言行不一、出尔反尔,必然会使青少年无所适从,产生反感。

    青少年逆向思维不断发展并起作用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诸如从原因探求结果,又从结果追溯原因;既进行正面的分析,又开展反面的讨论。这样,在发展顺 (陈友庆)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