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00319
构建学生心理保健的绿色通道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8期
     在作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当代作文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对语文学科的新要求

    目前,不少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进行心理咨询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两种重要途径。但我认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换言之,就是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为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心理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构建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具有闭锁性的特点,再加上沉重的学业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冲突和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矛盾。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时予以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那么,怎样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呢?指导学生坚持写好“心理日记”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升华情感,有助于他们调整消极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日记这个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

    例如:近年来,我的班级中曾有不少离异家庭的学生,他们在日记中将内心深处的那些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行诸文字,宣泄于笔端后,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压力。对于其中几个流露出轻生念头的学生,我及时给他们施以“心灵的按摩”——细致温暖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较快地振作起来,重新树立了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坚持写好心理日记,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利用日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应使用好这把“双刃剑”,以免发生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有意为之”

    现在,利用日记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但如何在日记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语文教师要增强在日记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少记“流水账”,多抒发一些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利用日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 要以诚相待

    教师要真诚地关怀、信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火热真挚的情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做到彼此心灵相融,学生也才愿意在日记中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也才能通过日记这条渠道得以实现。

    3 要谨慎和宽容

    一方面,教师要严格保守学生在日记中记录的心灵隐密(心理日记一般不宜公开讲评);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享有“心理日记的自治权”,要做到,学生的心理日记给你看也欣然,不给你看也欣然。

    二、指导学生写好“心在旅途”的系列作文,确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闪光路标”

    在日记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一种好办法,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心理的闭锁性也在增强,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灵秘密不愿意轻易向他人(尤其是师长)吐露。他们或许愿意将内心的感受写在日记中,但不愿意将日记给教师和家长看。这样一来,教师便难以通过对学生日记的分析研究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又尝试了让学生写“心在旅途”系列作文的办法。

    具体做法是:教师布置若干专题,如“心灵大碰撞”系列作文,让学生专写人际关系的某一方面(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所引发的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又如布置“心谷回音壁”系列作文,专让学生写自己在考试前后紧张焦虑等感受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苦闷等;再如“心旌飘扬”系列作文,专让学生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以不断强化他们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这项“心在旅途”的命题系列作文训练,深受学生喜爱,每次开展“我手写我心”活动时,学生们都情绪高涨、神采飞扬,一扫以往遇作文便愁眉苦脸的神态。两年中,我班上的学生平均每人写了20余篇“心在旅途”的系列作文。学生们把它当作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文章中,他们有时剖析自己看轻他人、过度自负的不良品格;有时排解因同学间的嫉妒、讥讽而出现的暂时心理失衡。“心在旅途”系列作文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培养了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确立了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闪光路标”。

    三、指导学生写好“心理问题诊断说明书”,点燃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的“五彩焰火”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即把学生中的许多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或纪律问题加以处理,这种不当的教育方法导致了许多新问题的出现。

    “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注意学生心理保健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当学生犯错时,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和说教,而是让学生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让学生自己剖析心灵深处的矛盾冲突,这套学生心理保健的“体操”,对加强学生的自爱自律、自我教育具有一种特殊的功效。

    在教育教学中,我借鉴和采用了魏书生的方法,当学生出了问题后先给他“号脉”,启发他写“心理问题诊断说明书”,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例如:我班一位女生成绩中上,表现不错,但一到考试便焦虑不安。一次月考中她有偷看他人试卷的行为,事发后她情绪波动很大,整日忧心忡忡,成绩直线下降。对此,我没有严加批评训斥,而是循循善诱,让她静下心来写出考试前后心灵深处的矛盾冲突以及压力和焦虑,写出事发后的内疚和不安。这位学生流着泪水写完这份“心理病历”后,很快就卸下了心灵上的“十字架”。从此,她发奋学习,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尖子生。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所采取的三种做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这三种做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应与“三谈”结合起来,即对学生反馈出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及时同学生“面谈”,或“笔谈”或“电话谈”(心理咨询),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心育乃育人之本”。当前,如何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而在作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当代作文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对语文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

    栏目编辑/于 洪

    点评:

    “言为心声”,文章是客观世界在作者头脑中的投射,是作者心灵的一面镜子。本文牢牢抓住这一点,把作文(日记)教学作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心在旅途”系列作文、“心理问题诊断说明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观点新颖,有一定指导意义。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许多老师都逐渐认识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它与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心理咨询这两条途径比起来,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应如何去做?关键是找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找准突破口。在实践中,您是怎么做的呢?欢迎您来稿,与我们共同探讨。 (刘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