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00324
拂去家长心头的阴霾 还给孩子成长的晴空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8期
     抚育孩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父母稍不当心,就会损伤孩子的情感,并给他的个性带来终生的“残疾”。这比任何投资上的损失都要惨重。所以,每一位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都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他们苦于无法与孩子沟通;苦于“恨铁不成钢”;苦于无法解决教育心理方面的问题等等。

    应《半岛晨报》之邀,我们在孙玉香老师的带领下,做客“半岛热线”直播间,就以上一些问题与家长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沟通。

    学着放手

    情景1:我的孩子念初二了,成绩也算不错,就是说啥也不听,我说东,他偏说西,反抗情绪重,我建议他读名著,可他呢?反驳我说,读它没用,还不如看漫画,读幽默,于是我俩开始“交火”,各自的火气便爆发出来。

    这样的情景,相信有许多家长都是熟悉的,往往也会像这位家长那样对孩子怀着满腔的热情与希望,将最理想的计划“套”在孩子身上,但在做此努力的同时,却常常将自己同孩子一起带入痛苦挣扎的死角。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成熟感会使他产生强烈的独立的需要。所以,当这种独立的需要与成人严加管教相矛盾时,孩子就会不听话、顶嘴。对此,我们的建议是:

    1 在这种“危机”关头,家长首先应退后一步,反问自己,孩子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2 在了解孩子需要的基础上,学会理解他们,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3 尽量减少“孩子不听话、孩子不好”之类话语的出现频率,降低负面情绪的影响。

    4 像读什么书这类的问题,可以让孩子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然后把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向读名著上转移。要记住“强扭的瓜不甜”。

    尝试换位

    情景2: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以前我很少让他出门,后来他在我们小区内交了不少比他小的朋友。大家在一起玩儿。没想到有一次他竞从家里拿钱,给小朋友买吃的。气愤之下,我打了他,对他说不要他了。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开始拿钱,有时还说假话。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对之否定斥责,很少愿意变换一下自己的思维,给孩子留一些解释的余地。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曾将雪地上的一块狗尿渍欣赏成“美丽的琥珀色”。那么,作为家长,可否变换一下思维的视角,重新认识孩子的问题呢?对此,我们的建议是:

    1 去了解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行为特征、心理发展特点。

    2 了解孩子拿钱的意图。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交友成为他们排解孤独的一种方式,他们可能会以“小恩小惠”笼络人心。所以,了解了孩子拿钱的意图后,再教给他正确的交友方式,而不是不问缘由,一味责骂。

    3 对于孩子暴露出的问题横加批评是下策,应着手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轻易不要说“我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因为孩子可能会以为妈妈真的不要他了,心理上会缺乏安全感。无论怎样,家长要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爱的环境里。

    爱的课堂

    情景3:我女儿初一,我偶然发现女儿非常喜欢班里的一位男生,她认为他学习好,各方面都优秀,简直让她着迷,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人类巨大无私的奉献,对于少男少女的爱,我们的建议是:

    1 不要谈爱色变,将这种爱渲染,应学着慢慢地淡化。因为处于逆反期的孩子总是反其道而行之,愈禁愈不止。

    2 初中生早恋很多发生在外貌出众、学习优秀或管理才能好的班干部身上。所以,初中生所向往的爱的对象是美好的,向上的,爱的理由也是十分简单的,不成熟的。家长不能扼杀孩子爱“美”的天性,对于这种早熟的果,应教会孩子学会“封存”,而不能对其妄加指责和批评。

    3 着手了解孩子爱的程度,并在适当的时候与孩子交流家长的爱情观、学习观和事业观,从侧面将成熟的观念灌输给孩子。

    4 多给孩子制造与多个异性同时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减少孩子单独与某个异性接触过密的情况。

    赞扬无限

    情景3:我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成绩还不错,就是口头上说好做什么事,往往做不到。后来,还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孩子的老师在其评语栏中写到:“你是思想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无法向孩子解释,就批评他什么事也做不好。

    也许这样的话,家长不会觉得对孩子有什么伤害。其实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曾有一位广告作家叫乌尔康姆·达柯夫,他的成名就是因为中学英文老师露比·布罗赫太太的一句话:“写得很好”,使他找准了位置,并不断努力直到成功。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

    1 正在成长的孩子,难免会有厌烦情绪。所以,应该找出孩子厌学,不完成作业的缘由。

    2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弱小的心灵不能承此重负,他们的可塑性、发展性还很强,要让孩子生活在希望里。

    3 要不厌其烦地赞扬、挖掘孩子的优点,并利用优点来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

    4 教师不能抛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这样做,会100%地毁灭一个家庭。但是,话已出口,就要由家长来圆场,以免让孩子对教师产生敌意。另一方面家长要及时与教师沟通,表达自己的坦诚。让教师不对孩子失望。毕竟,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事业。

    共同扬帆导航

    几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成长中的孩子十分渴求当他们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能得到父母与师长的关爱与指导。这种需求向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感到为人父母的艰辛和身为人师的艰难。我们永远不能说已从抚育孩子的学校毕业。就像大连要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城市一样,我们每个人要成为一个学习型家长,学习型老师。家校共促共进,拂去家长心头的阴霾,弹开师长心间的爱怜,共同为教育下一代扬帆导航,还给孩子一片希望的天空。

    栏目编辑/王 莉 (杜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