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00317
当今台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2)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8期
     供申诉渠道或功过相抵的机会,视学生如己出,建立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增进校园伦理建设。

    ②加强对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

    加强教师心理卫生教育职能,推动学校预防性、发展性的咨询服务工作,结合地区心理卫生机构,建立学生心理疾病防治的支援系统,扩大对学生的辅导效能。

    ③加强对学生偏差行为的防治

    对于少数行为偏差学生,除应提供必要协助,加强相应法律常识教育外,还应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多给予关怀。必要时,学校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运用心理辅导技巧,共同协助学生顺利渡过困境。

    ④加强对学生学业生涯规划

    使学生由狭义的升学就业,扩展为对未来人生方向的规划,并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情绪教育

    近年来台湾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其中有许多问题是源于青少年不能控制好自身情绪。台湾教育界已普遍认识到加强对青少年的情绪教育刻不容缓。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调整个人的固有思考方式

    让学生多肯定自己,同时应学习多鼓励、称赞和接纳他人。另外,引导学生改变追求完美的想法,凡事先求“有”,再求“好”。一般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容易因为执着于事情的完美,而忽视了已取得的部分成绩,从而造成对心理的负面影响,而导致情绪问题,使人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2 引导学生常存感恩的心

    要牢记周围人对自己的付出,并学着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同时,在处理事情上要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有规律地生活,有适当的休闲时间和休闲活动,作息正常,并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等。

    (三)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

    辅导工作的功能在于协助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十年来,台湾教育部门为适应时代的变化,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激发教师的教育热忱,唤起家长来关心成长中的青少年,在台湾行政院的支持下,首先成立了“学生辅导工作六年计划”执行小组,隶属于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督导、执行学生辅导工作。“学生辅导工作六年计划”执行完毕后,训育委员会又继续推行了“青少年辅导计划”方案,使教育、训导、辅导三合一,在观念上沟通,经验上共享,策略上整合。把力量汇集于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与特色

    (一)国小德育课程

    台湾国小德育课程昔为《生活与伦理》,现为《道德》,其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分段目标,总目标为:

    1实践生活规范与国民礼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建立正确伦理观念,涵咏基本品德,培养高尚情操。3使学生掌握心理知识、心理调节技能,奠定身心健康的基础。4培养尊重人性和生命的观念,丰富道德及健康生活。5增进思考判断的能力,培养负责的行为与态度。

    分段目标分为两阶段,一至三年级的目标是:

    1遵守家庭及学校规则,营造快乐的家庭生活及学校生活。2注意安全,养成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3认识自己,尊重自己,进而认识他人,尊重他人。4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培养欣赏自然的能力。

    四至六年级的目标是:

    1实践生活规范,培养基本道德及良好习惯,孕育高尚情操。2培养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能力,以解决生活及社会问题。3了解本国及外国文化,培养爱国情操及与世界一家的胸襟。4尊重生命,珍惜自然,培养崇高的心灵。

    国小道德课的课程标准修订委员欧用生曾指出“道德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八个特色:

    1 转移课程典范,分别在人性论上强调人性本善,并相信学生且赋予责任;在社会观上强调批判理论,不隐藏对立与冲突,加强反省及批判能力的思考;在知识论上,重视建构主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 充实目标内涵,除总目标外另定分段目标,兼重知识、技能与情意,并强调过程目标,以培养学生具有明辨是非、明智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以解决道德与健康问题。

    3 注重儿童经验,使学生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以符合学生的基本需求。

    4 设计多元活动,使学习过程生动而有变化。

    5 统整学习环境,除强调全校教职员皆负有指导之责外,学校活动配合以及优美的环境也重要。

    6 强调行为实践,并融入价值澄清法与道德两难讨论,以指导学生行为实践的方向。

    7 鼓励家长参与,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8 重视质的评量,摒除以往纸笔测验的缺点,以观察、访谈、轶事记录等方法加以评量。

    (二)国中德育课程目标

    台湾国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以“公民与道德”为代表,其课程目标如下:

    总目标为:

    实施以伦理、民主、科学为中心的公民教育,期望能养成德、智、体、群、美五育并进的好国民。

    除总目标外另列四项分项目标,分别是: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

    2 培养学生对法律和政治的基本认识,使其树立民主法治的观念,并对国民的权利与义务有正确的了解及实践的能力。

    3 加强学生对社会和经济的基本认识,培养其关怀社会的情操,并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具有参与社会及经济建设的能力。

    4 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和国际文化的基本认识,使其具有发扬台湾优良文化的能力,培养其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课程标准三特点

    1 着重课程的整体性,维持教育、社会、法律、政治、经济及文化六项主题,使教育全方位发展。

    2 注重人文及社会学科的平衡性。

    3 强调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故主题名称都加上“生活”二字。

    4 注重“公民资质”的主题,兼重素养、价值与技能。

    5 加强“民主法治”教育。

    6 应社会的多元发展,培养民主、自由、尊重、容忍、妥协等观念。

    7 融入世界观的理念,以拓宽国际视野。

    从以上可以看出,台湾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德育课程目标似是各自为政,衔接性不足。国小德育课较为强调道德内涵的完整性与组织性,而国中阶段课程中的道德内涵则显得较零散与薄弱。另外,台湾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德育内容均以“德目”为主,较缺乏系统性。近来,台湾教育部门又公布了《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预料现有德育课程将会有很大的变化。

    栏目编辑/于 洪 (王秀刚)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