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200153
老师,您真的伤害了我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1期
     〔案例1〕

    那次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老师让同学们按顺序读课文。当轮到我时,我很激动,可老师却没有叫我,而是让全班同学齐读。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我知道,不就是因为我上次朗读时卡壳了么?你看不起我不让我读,我还不想读呢。从那以后,我对朗读非常反感,有一种抵触情绪,连语文课也不愿意上了。

    〔案例2〕

    一次自习课上,老师随堂辅导,我先举手问问题,隔我一排的学生××后举手。老师的眼光滑过我,却背转过身朝××走去。我感到非常失望,也很自卑,原来老师的眼睛里没有我。后来上课即使我有了问题,总是不敢问,慢慢地也就不愿问了。

    〔案例3〕

    一次上《五彩池》一课时,老师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我主动站起来读。当读完“明明是清水……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成簇的珊瑚”之后,老师让其他同学对我的朗读进行评价。许多同学都说我的声音响亮,但把一些字读错了。这时,老师表扬了他们:“你们听得真仔细!”接着老师又让其他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句子。看着老师表扬他们,对我不闻不问,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才那股高兴劲儿全没有了。

    〔案例4〕

    在上《加了一句话》一课时,老师问:“中午,老妇人在街头乞讨什么都没得到,晚上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这么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我看到全班举手发言的同学不多,于是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我想我的回答肯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时,老师微微地看了我一眼,说:“还有哪位同学比他说得更好些?”我一听,顿时泄气了,这不是明摆着不承认我的回答吗?

    任何时候,不论哪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无论做什么,总是急于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而老师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随意的教学行为,未加思考的语言,及随便处理的方式,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伤害老师可能毫无察觉,但后果有时确实是比较严重的。它不仅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挫伤学生的自尊、自信心,也很可能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影响。

    案例1中如果老师在要求全班齐读前加上一句:“ 下面一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让我们一起来读”,很可能会避免对学生的心理伤害。

    再如,老师经常会遇到几个学生同时提问的情况,当老师选择一个学生时,只要对另外学生微笑,点头示意,学生自然会感到老师的关切之情,会体谅老师的安排,而不会如案例2中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消极放弃的行为。

    案例3中如果老师在学生们指出了另一位学生读书的不足后,让他再读一遍,然后进行表扬,那么学生便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学习情绪会更加高涨。

    课堂上,当我们需要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回答问题时,常常会不经意地说出:“还有谁回答得比他更好”这样的话来,无疑挫伤了像案例4中积极发言的学生积极性。

    这些细节问题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的随意性带来的,不如说是狭隘的教育观念所致。如果老师眼里有了学生,便会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 (夏祖瑞 陈科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