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200146
从一次次的失败中走向成熟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2期
     自己好像一个跌跌撞撞的小孩子,由于好奇、热心、喜欢,懵懵懂懂地闯入了一扇大门,经过不断地拼搏、翻跟斗,才多少弄清了里面的一些机关。现在我心中仍充满了那么多的渴望,仍在不断摸索着……

    1既兴奋又迷茫

    “ 老师,我想咨询。”

    一位女生的脑袋瓜儿怯怯地探了进来。

    “ 进来吧,你想问什么问题?”

    “ 我想问,我……”她显得有些犹豫。

    “ 问什么?”我急切地催促着,“请说吧……”

    “ 我……我心里总想着一个人,他总占据着我的思想,想挥也挥不去,特耽误事儿,您说该怎么办?”

    “ 这恐怕就是人们所说的‘早恋’啦,你认为中学生可以谈恋爱吗?”

    “ 不可以!”

    “ 那就对啦,过早地将精力浪费在感情方面,荒废了学业,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你看(举了一大堆例子),……你说是吗?”

    学生点点头。

    “ 你现在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全力以赴搞好学习,珍惜这大好的光阴,别……你应该……你应该……”

    学生满脸狐疑地离开了心理咨询室。

    我很累,不停地在说“ 你应该……你应该……”自己也不知哪儿不对劲儿,只感觉让学生很失望。

    这是六年前我进行心理辅导(如果这可以算是心理辅导的话)时的一个场景。

    六年前,我校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逐渐认识到心理辅导已构成现代化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学校开了个大会,找了间屋子,请了两位在心理方面有“ 特长”、热心肠的老师兼职做心理咨询教师。这样,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就算成立了,我,就是当时其中的一位。

    每当我走进堆满试卷纸的心理咨询室(当时的教务室),往一把长条铁椅子上一坐,望着面前空荡荡的桌子,说不出来心中是什么滋味。学生坐在对面,通常的谈话方式是我问学生答,感觉极不舒服,有些像审讯。每次谈完话,我的心情都很压抑,但当时并不知为什么。

    那段时期,我的心情真是复杂极了,既兴奋又茫然:兴奋的是我终于有机会从事心理方面的工作了,茫然的是我到底该怎么做?学校里开始有人一见面就叫我“ 心理医生”了,我不置可否。那时的我想心理咨询不就是“ 你来问,我来答”吗?不就是排忧解难,不就是给人出主意,替人想办法吗?不就是跟班主任工作一样谈谈话吗?可每次看见学生一脸疑惑、失望的样子,我就一再问自己,难道这就叫心理咨询吗?我开始着急,意识到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应该去充实自己。

    从哪儿开始呢?看书吧,那时是1995年、1996年,心理学方面的书真是少之又少,从图书馆借的都是些很老、很旧、很薄的小册子,我心中直上火。怎么办呢?买书吧,我开始见一本买一本,不但我自己买,我周围的同事、家人都帮我买,对口的、不对口的只要沾心理学边的都买。那时,我拚命地看呀、看呀,真恨不得第二天就变成个“ 心理通”,可就这样还是觉得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这时,一位同事提醒了我,可以通过函授来充实自己呀!于是我开始了系统的课程学习。我先后参加了北师大、中科院、社会心理学会等在各地举办的各种培训和学习。

    2意识到自己错了

    有了这些知识做基础,是不是心理辅导工作就能做好了呢?来看看我两年前咨询辅导的又一个案例:

    某生家住矿区,考入我们市区的重点高中后感觉很不适应,和同学们相处格格不入。一次,因为她的眼镜被同学摔坏了,引起了一系列麻烦,她前来咨询。

    “ 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她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 同学们这样对待你,你一定感到很不公平。我非常能理解你此时的烦躁心情。你能否告诉我班里还发生过一些什么事,同学们是怎么对待你的吗?”

    她说了许多。

    “ 你能不能试着分析一下,同学们为什么会那样对待你呢?”

    她讲了她的家庭环境、现在的处境……

    听了她的宣泄,我很同情她,我说:“ 没什么,你不孤单,你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好了,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她也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三天两头来找我。每次来总有一大堆问题:

    (1) 同桌不爱理我怎么办?

    (2) 物理学不好怎么办?

    (3) 别人跟我借东西怎么办?

    (4) 跟宿舍同学处不好怎么办?

    (5) 上课总犯困怎么办?

    (6) 学习成绩近来总上不去怎么办?

    (7) 不参加同宿舍同学的聚会对不对?……

    解答着她那么多的为什么、怎么办,我精疲力竭。

    这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错了。应与来访者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每个心理辅导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没有把握好与来访者的距离,把安慰人当作了辅导的目标,使她对我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岂不知让其学会自我安慰和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我意识到自己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我懂得了心理辅导关系中的“ 距离美”;我懂得了心理辅导不只是替他人排忧解难,帮助对方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而是使来访者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且能够自我实现的人。

    3 人格在不断完善

    从事心理工作四年后,我成了一名专职心理教师,有了属于自己的心理辅导室。房间的布置,桌椅的摆放,阳光的投射,台布、窗帘的色调等等,给人营造了一种温馨、舒适和充满生机的氛围,让学生一进门就会感到轻松、舒畅。

    我的心理辅导工作也开始逐步规范化。我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也不是辅导员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它有自己的工作制度、工作方向、工作对象、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步骤。我还根据上海、北京的一些资料,着手设计了适合本学校的咨询辅导登记卡、学生辅导情况记录表、邀请卡、活动记录本、统计表……学校还配备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安装了一些心理测试软件,辅助心理工作的开展。我的心理辅导工作逐渐由被动走向了主动。

    在心理辅导的“ 神妙”世界里,我逐渐学会了怎样准确地体会他人的感觉,怎样传达尊重和理解的信息,怎样帮助他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正像一位哲人所言:“ 这一切不能靠指教、劝导得来,而是靠启发领悟获得的;它使我确信人皆可自我完善,而非人不能自我逾越;人皆可增强自立能力,而非必依赖他人;人皆可更相信自我,而非必迷信别人……它还使我学会了多听少言,不求教训人,只求开导人;不求替人决策,而求帮人决策。”自愿前来辅导的学生越来越多,我的咨询技巧在成熟,人格也在不断完善。

    前不久,在实践的基础上,借鉴专家们的经验,我着手编写了适合本地区的课本教材,深受学生欢迎;撰写的稿件也不断在全国学术刊物和地区刊物上发表,我成了本地区心理工作的领头人。

    回头看看几年来,自己好像一个跌跌撞撞的小孩子,由于好奇、热心、喜欢,懵懵懂懂地闯入了一扇大门,经过不断地拼搏、翻跟斗,才多少弄清了里面的一些机关。现在我心中仍充满了那么多的渴望,仍在不断地摸索着,以便打开更多扇门,找到更多的窗口。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在一次次失败的教训中,我—— 一个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正在走向成熟,走向自己渴望的成功。 (詹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