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200123
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2期
     消除法:(1)釜底抽薪。就是设法撤去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刺激。例如,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厌恶心理源于食堂伙食不好,如果学校改善了伙食,改变了服务态度,逆反心理就失去了保持条件,自然就会逐渐消失。(2)纠正偏见。学生的自我偏见会引发逆反心理,如学生存在语文、政治学习只是考试前背背而已的偏见,引起对文科教育的轻视。消除这种逆反心理只能从纠正偏见入手,需要教育者做大量的说服引导方面的细致工作。(3)施加压力。有些学生有逆反心理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变得轻狂麻木、任性撒野,在温和的办法不能明显奏效的情况下后,施加压力就很有必要。可运用的压力有:家庭感情压力,教育者的批评压力,班集体的环境舆论压力等。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动用社会法制压力。(4)让步引导。对直接冲着教育者而来的逆反心理,不要马上采取行动,可以先让一让,等一等。这有三个作用:一是避免再次冲突和碰撞,激化逆反情绪;二是让逆反情绪有一个发泄过程,释放部分能量;三是让学生在逆反心理中有所体验和锻炼,加深印象,增进对自我心理的了解。

    激发利用法:(1)强化刺激。通过鼓励、诱导、树立对立面等方法,对已具有积极意义的逆反倾向,加深或加重客观刺激,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学生对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的反感和抵触、超常的追求、奇异的思维等逆反意向,教师要谨慎对待。这些心灵的闪光非常难得,教育者应及时抓住,强化刺激,巩固这种心理认知,为造就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人才作出努力。(2)激将法。用否定的态度激起对象的强烈冲动和努力。有人做过实验:布置一道习题,并注明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有可能做出来,结果全班多数学生都做了解题的尝试。这种激将法的巧妙使用对一般人都有效。(3)设置障碍。让学生在“ 跳一跳”、“ 比一比”的努力中,建立竞争、冒险和追求胜利、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把困难和成功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设置障碍又要引导学生超越障碍。 (刘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