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00065
反对学校欺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5期
     学校欺负是指针对某个学生反复出现的间接或直接的消极行为,由于学生之间的力量失衡,使得欺负者的认知扭曲,而那些受害者则由于无助,屈从于长期的身心折磨。学校欺负不仅对欺负者和受害者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也破坏了整个校园的学习环境。学校欺负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的胁迫、威胁和嘲弄;身体的虐待,如推搡、踢打等;冷漠和孤立;武力威胁、勒索和故意破坏等等。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学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欺负现象。意大利的中小学校里有高达37%的孩子被欺负或欺负过别人,澳大利亚28%的中小学生被欺负过,日本的这一数据则是27%。挪威的孩子欺负发生率最低,只有7.5%,这是因为挪威早在1983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反欺负预防体系”。截至2000年,全世界已经有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19个国家对学校欺负展开了研究,并发起了各种各样的反欺负运动,如1996年挪威的“预防和控制学校欺负计划”、1991年至1993年英国的“设菲尔德(苏格兰北部城市)反欺负计划”以及1998年欧盟(芬兰、瑞典、英国、荷兰等国)发起的“安全和人道的校园”等活动,掀起了一股反欺负的热潮。

    虽然各国反对欺负所采取的形式不同,但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反欺负的相关政策,明确学校的反欺负职责

    在英国、挪威等国家,政府发出文件要求学校反对欺负行为。许多中小学校都制定了反欺负的政策。美国一所中学的反欺负政策中写道:“学校每一位学生和家长都必须同意遵循反欺负政策;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将每一例有欺负嫌疑的行为记录在案;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努力,使全校学生形成反欺负意识和帮助其他同学的意识……”在“设菲尔德反欺负计划”中,参与计划的23所中小学都制定了反欺负的政策。所制订的政策强调了学校及其教职员工反对欺负的职责和目的、学校所采用的措施、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家长相应的职责。

    二、加强教师和辅导人员的培训

    在学校中,教师是制止和消除欺负行为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并及时处理好欺负事件,那么学生和家长也会意识到欺负问题的重要性。但1997年爱尔兰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27%的小学教师和53%的中学教师并不把欺负当成问题。教师对欺负问题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和家长的态度,不重视欺负问题的教师间接助长了欺负的行为,也使得受欺负者更加无助和绝望。在众多学者的呼吁下,许多国家开始在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内容中增加了与欺负有关的内容。内容包括欺负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判断和发现欺负行为;欺负行为的特征、后果和引起原因;预防和解决欺负的方法;制定反欺负的政策等等。通过教师培训来增加教师的反欺负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欺负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减少和预防欺负的作用。

    三、发展学生志愿者和学生咨询者

    鉴于学生咨询者和学生志愿者在健康教育和性教育领域中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在进行成人干预学校欺负的同时,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芬兰、英国等国家也开始使用学生志愿者和咨询者来干预欺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有关培训后,学生志愿者和咨询者们以在学校发起各种反欺负宣传活动、结对帮助低年级学生处理各种欺负事件等形式来干预学校欺负。由于青少年对成人的逆反心理和对同伴的接受心理,这些由学生发起的反欺负活动有显著的效果。

    四、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增强反欺负意识

    研究表明,欺负行为之所以会反复出现,大多数是由于受害者的怯懦和旁观者的冷漠,这直接助长了实施欺负者的行为。由于学生缺乏反欺负意识,才使得欺负行为愈演愈烈。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学校加强了反欺负的宣传活动,如“反欺负宣传周或宣传日”,用讲座、学生戏剧、学生论坛、黑板报、观看录像等形式宣传反欺负的知识。有的学校还在课程中增加了反欺负的内容,在学生手册和家长手册中介绍欺负的有关知识和学生在受到欺负或发现欺负行为后可采取的措施。许多学校还设立欺负投诉信箱、电话、办公室等,由专业人员处理欺负问题。这些活动针对全校所有学生,以唤醒学生的反欺负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放心的学校环境。

    五、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

    由于许多欺负事件发生在校外,学校不能及时处理,因此许多学校加强了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除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之外,学校还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各种各样的反欺负中心,如英格兰的“儿童热线”、威尔士的“反欺负中心”、挪威的“曼纳林儿童福利中心”等都设有专线电话、专门的网站和接待中心,为儿童和家长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与帮助。

    六、加强关于欺负的研究

    除了采取各种预防欺负的措施外,一些国家的教育部、儿童基金会或研究机构也投入大量资金,资助研究者们从事欺负的相关研究。研究课题包括各学校反欺负的效果;欺负者与受害者的行为、心理及社会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性别、年龄的欺负行为及对策;预防欺负的手段及其效果;与欺负有关的问卷修订等。1998年,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芬兰等十几个国家发起了“反对学校欺负大会”,各国学者及教育工作者交流了本国的反欺负活动及相关研究,以提高反欺负活动的效果,更希望能通过这次大会唤醒公众的反欺负意识,希望社会各界能进一步关注欺负、关注安全的学校环境。

    这些国家开展的反欺负运动虽然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些学校还没有制定反欺负政策、仍没有长期而有效的反欺负手段、缺乏专业人员等等,但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些反欺负活动表明,这些国家正在开始重视欺负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的不良影响,并正在努力消除和预防学校欺负。这些积极行动为营造安全、人道的校园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在中国,情况却不容乐观。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中小学校中,19%的学生有被欺负或欺负别人的经历,其中被欺负者占14.9%,欺负者占2.5%,另外有1.6%的学生既是欺负者也是被欺负者,而这可能只是保守的结论。由于缺乏反欺负意识,一些欺负行为已经由打打闹闹升级到严重的暴力行为。2001年4月至5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深圳、北京、山东的三家报刊上共刊登二十几起校园暴力事件,然而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却仍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意识到欺负的危害,仍对欺负行为听之任之,使得欺负行为严重危害了校园内外的安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我国,欺负问题一般属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工作范畴,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这么多年以来,欺负问题却没有多大的改善。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和社会对欺负问题不够重视,缺乏反欺负意识,使得欺负问题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升级为暴力事件。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有了反欺负意识,一些学校开始针对欺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济南市育新小学的四年级一班,从1999年开始在教学中应用“欺负干预模式”来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些学校加强了安全和自我防范的教育;有的学校将派出所请进了校园……然而,这只是小范围的行动,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校园的安全、关注学校欺负所带来的危害。反对学校欺负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的任务,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我们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具的反欺负意识的时候,我们的中小学生将拥有安全、和平、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 (肖旻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