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00053
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5期
     笔者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际关系方面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或同学关系;对异性的看法等,这四个方面,只要某个环节出现关系紧张,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

    学习方面包括学习压力问题及由此所造成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厌学情绪;学习困难;学习障碍等。

    自我方面 包括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在自信心、自尊心上出现问题;自我体验错误,出现自卑、焦虑或逆反心理;自制力差,表现出耐挫折力弱。

    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上,往往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要做到:

    帮助学生调节自我心理认识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还具备体验、控制、反思自我的意识。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1)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2)帮助学生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3)引导学生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4)指导学生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5)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6)要求学生具有自制力。

    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智力和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3)在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虑和恐惧;(6)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每个学生要“定格”于人际关系网络中某个特定的位置,同时又与别人发生各种方式的联系。学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其心理健康水平。教师须指导学生注意:(1)了解彼此的权利义务;(2)客观地认识并了解他人;(3)关心他人的需要;(4)会善意地赞美他人,能诚心地接受批评;(5)积极地沟通;(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总之,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教师要敬业、真诚、加强自我修养。 (王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