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00017
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6期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如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活动之中,在学校、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等。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把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和可行的。

    一、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与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问题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发展的教育活动。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多效性等特点。

    1. 开放性。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只要是学生关注的心理现象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同样一个研究课题,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

    2. 探究性。探究是搜寻、调查、研究、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是求真的活动;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的活动。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过程。

    3. 实践性。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探究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

    4. 多效性。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进取精神。

    二、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选择

    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选择与学生心理发展相关的内容。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是个体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表现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这个阶段必须解决的发展课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年龄阶段选择研究内容,如,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培养思维创造性;如何培养自信心;受人欢迎的心理品质有哪些;中学生有哪些心理需求等等。

    2. 选择与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内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此类课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的危害及产生原因,掌握排解心理困惑的办法,如,自卑问题;嫉妒问题;逆反问题;情绪化问题等等。

    3. 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可能是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研究的重点,如,厌学问题;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压力问题;亲子沟通问题;师生关系问题;交友问题;青春期恋爱问题;网恋问题;恋网问题等等。

    4. 选择研究课题要考虑区域特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开展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区别。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引导学生选择有地区和学校特点的研究内容。

    5. 选择研究课题要以学生为主。研究课题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研究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所以,要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把学生作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只是提供大致的研究方向,提供必要资料、信息,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类型

    1.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活动设计以解决某个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活动课设计、心理训练活动设计等类型。

    2. 根据研究形式的不同,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种类型: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作业”的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时间完成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作业。

    小组合作研究一般由三至六名学生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人作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

    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是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四、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

    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1.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中的争议性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此阶段,确定合适的研究课题是关键。

    2. 实践体验阶段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第一,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无价值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第二,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从各种调研结果、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第三,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

    3. 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个人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召开辩论会、研讨会、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课件等方式,还可以让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五、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

    1. 评价原则和评价过程

    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开题阶段主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期阶段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资料的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结题阶段主要对学生的参与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2. 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

    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家长,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单位等。

    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使认真参加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

    3.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学生掌握方法、技能的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研究结果的评价。

    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应当承认,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朱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