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00006
谁拿走了午饭钱?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7期
     董小清(此为化名),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平时在班里表现很好,学习很用功,自尊心强,也很少与班里的同学发生矛盾。但就是这样一个乖孩子,却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并有赖账行为发生。

    案例概要

    一年级(1)班最近丢过几次东西,有橡皮、直尺、铅笔等,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物品都不善管理,这些丢掉的小东西并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事情的真相得以大白,是因为有一天中午张明同学的午饭钱不见了,有的同学说是董小清拿的。当老师询问董小清时,她却把双手深深地插在口袋里矢口否认。当老师把她的手从口袋里拿出来时,5个崭新的1元硬币出现在她的手里,可她却依然强调:“这是我自己的硬币。”

    “这就是我的5个硬币!”张明肯定地说。“这是我爸爸昨天刚从银行取回来的新硬币,特意留给我的。”同学们也证明早上张明曾给大家炫耀过。当老师把硬币还给张明时,董小清还是没有承认硬币是自己拿的,只是说不清楚硬币是怎么跑到自己的口袋里的。

    据了解,董小清家里生活条件不是很好,而自己的愿望也经常得不到满足,便有把别人的东西窃为己有的欲望。董小清在上幼儿园时就有这种情况发生过,拿了别人的玩具仍辩解是自己的,即便是证据在握,她也会否认,与这次的情形很相似。董小清小时候的行为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及时的引导。

    案例分析

    首先,可以看出董小清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可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在她自尊外衣包裹下的是她的自卑。董小清对某些物品有强烈的占有欲望,而又不能使自己的愿望得到正常满足,幼小心灵中的天平开始倾斜,于是就采取这种令人不能接受的手段,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其次,在董小清上幼儿园时发生过的偷窃行为,家长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对孩子进行“物品所有权”的意识培养,把孩子拿别人东西看作是小孩子不懂事,等长大了以后自然就知道了。而孩子却没有树立“物品所有权”意识而误认为是可以的、是被允许的行为,常常将自己生活范围内的东西视为己有,很少考虑这种行为的后果,受情绪的支配控制不住自己出现偷窃的现象。这次拿走张明的新硬币,是因为抵制不住硬币很新的诱惑,做了不该做的事。

    辅导计划

    董小清的年龄很小,伦理道德观念未建立,偶尔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走,不能看作是道德品质问题。但是随着意识的发展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如果董小清的这种行为经常持久发生就是有问题的行为了。所以,首先要帮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通过家长的教育,促使孩子改正缺点,最后,使她能够自主地进行自我控制,改掉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辅导步骤

    1.认知

    利用认知心理特点的优势,通过对现象和过程的探讨,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探索过程和现象背后的微观机制,从而进行指导教育,以改变不良的认知。

    由于事先对董小清的事有了部分了解,所以,我利用与董小清单独交流的机会,告诉她: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我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老师不会认为你是个坏孩子的。事情发生后你的情绪不好,愿意让老师帮助你吗?以这种真诚、亲切的态度让她感觉到我的热情、和蔼,能够真心地来帮助她。看到她的小脑袋重重地点了一下,我知道我已经取得了她的信任。

    通过与董小清的谈话,我进一步引导她说出自己不对的地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你很喜欢那5个漂亮的新硬币吧?”

    “嗯!早上张明给大家看时我就看到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我也想有一个。可是我没有想到拿走了这5个硬币张明会没有午饭钱,同学们一定讨厌死我了。”此时的董小清并没有认识到拿走这5个新硬币是拿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一个人做错事情是难免的。为了帮助董小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我问她:“你是不是非常喜欢漂亮、新颖的东西?”……

    经过谈话,董小清承认她曾经拿走班里同学好看的铅笔刀、尺子、橡皮等物品。而这些日常的学习用品董小清自己也有,只是没有别人的漂亮。对于许多事物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偷”的概念,往往是“我喜欢这个东西就拿走”,很少考虑这种行为的后果,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认知导致了董小清的问题行为。由此,有必要对她进行“物品所有权”的意识培养。

    “同学们都知道这件事,你是怎样想的?”我试探着问了问她。

    “我很难过,也很不好意思,怕同学们看不起我,我拿了别人的东西,犯了错误。”

    未经所有者认可,使用或拿走他人的物品是不可以的。此时,董小清已经初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拿走了不属于自己“所有权”的物品。

    2.换位思考

    董小清是个内向的孩子,也很敏感。我采取让她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她体验到东西丢掉后的感受,产生内疚心理与良心发现,从而主动改正错误。

    我说:“如果换做是你,丢掉午饭钱,你可能会怎么样?”

    小清想了想说:“我会很着急,中午也会吃不上饭,回家后还会被爸爸训。”她停了停,又说:“老师,我知道错了。”说着眼泪流了出来。这种诱发对其他人的同情及对自己行为的内疚的办法,对董小清产生了效应。

    3.家长辅导

    通过多次与家长联系沟通,请家长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教导孩子怎样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引导董小清理解家长的教育动机,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然后照着去做。这样的教育,孩子通常都能乐意接受。

    4.自我巩固

    在整个过程中,董小清一直都非常配合,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一直表现出对她的信任、支持和肯定。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表示不会再拿不属于自己的物品了,会做一个让老师、家长放心的好孩子。

    为了帮助她提高对自我的控制,不为环境中种种诱因所左右,加强自制力,不再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说要给她提几点建议,她也显得迫不及待,催我快快说出我的想法。

    “第一,请你想一想,事情已经发生了,做错了事情就应该主动承认错误,试着向张明道歉,减轻自己的压力。第二,每当你看到别人的物品,产生自己也想要或把别人的东西拿走的想法时,可以进行自我反问:‘别人有的东西我一定要有吗?’‘我有的东西,别人有吗?’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进行自我控制。第三,每当控制住自己想拿别人东西的想法后,给予自己表扬、肯定。”

    这是我和董小清的最后一次谈话。

    效果反馈

    从这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说董小清拿过别人的东西。我相信她已经能够控制自己不再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王妍妍 王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