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979
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8期
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重点高中由于面临更大的升学压力,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所以,教师在观念上更容易陷入片面重视分数,而忽视心理问题的误区;在行为上更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在时间安排上更多地是高考科目的上课、练习、辅导,而忽视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因而,开展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从重点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对重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所以,在目标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我们把握了针对性、实效性、多样性、发展性的原则,并把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全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确立序列目标。(见图表1)

    图表1显示,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反映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总目标,又结合重点高中及各年级段的特点形成了序列目标。总目标与序列目标之间又有综合性。

    二、依据序列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是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环境适应教育

    离开初中熟悉的校园、老师、同学进入到新的校园中,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紧张感、压抑感。所以,对高一的新生要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主要内容是适应新学校、新教师、新同学等。

    2. 人际交往的教育

    主要是运用人际关系心理学观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关系,恰当地处理异性伙伴关系,防止学生的心理偏差;同时,进行一定量的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

    3.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的教育

    升入重点高中的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都是班干部、三好学生、老师眼中的“宝”,而进入“人才济济”的重点高中后却成了一个“普通”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失落感、挫折感;同时,高中的学习生活更强调自主性,学习的难度也会有所增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要碰到各种不顺和挫折,所以,对重点中学的学生开展提高挫折承受力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产生挫折的心理活动过程,认识挫折的两面性,认识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意义,并适当地进行增强挫折适应性训练。

    4.升学择业教育

    主要是进行职业分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会正确地选择职业。

    5.学习心理教育

    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学习过程与学习目的,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行一定的想像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6.情绪情感教育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情绪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指导学生自觉培养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防止消极情感,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情感体验活动。

    三、建构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网,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我校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校长领导、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并积极利用家庭和社会力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图表2)

    四、对照序列目标和内容体系,建构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操作体系

    1.利用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品质培养

    重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高中课程中,有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主要途径有:

    第一,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第二,巧用案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第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第四,在课堂中通过激励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第五,运用幽默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第六,运用暗示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第七,运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2.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作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在学校里,学生接触最多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班主任。所以,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是实现重点高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班主任的修养,以班主任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本质的、持久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通过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实现的。首先,班主任要表现出对工作的事业心,具有热爱教育工作的感情;其次,班主任要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公正地处理各种问题;第三,要恰当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教育者角色形象,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思想相呼应,乐学生所乐,送学生所需,知学生所想;第四,班主任要身体力行,言行不悖;第五,班主任的性格要表现出乐观、幽默,与学生亲近;第六,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修养,知识丰富,兴趣广泛。

    3.开展班团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通过开展班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又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班级可以通过常规班会、主题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团活动,一定要精心选题,针对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群体学生的心理倾向或阶段性学生心理特点,发现学生心理困惑,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能够引导大家集中精力共同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在班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4.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通过学习心理知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结合学校的选修课课程,我们开设了“情绪调控”、“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心理”等选修课。

    5.做好宣传咨询工作,创造心理健康氛围

    利用学校宣传条件进行多种方式的心理保健知识宣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种途径。学校的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栏,班级的墙报、板报都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或栏目。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氛围,对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是有很大帮助的。利用广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可在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开设心理学知识广播栏目,每日或每周宣传一至两个具体的心理活动常识,用心理科普提高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二是开设“心健”互促栏目,把学生间处理心理烦恼的经验加以推广,用学生间的相互教育,解决心理烦恼或问题;三是进行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的多方面的广播,如选择具有心理榜样的小说、趣味心理学故事、陶冶心灵的歌曲、精炼思想的格言等。学校墙报要开设心理健康专栏,用图文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心健”指导。教室环境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不要产生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心理干扰。 (郑玉群)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