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968
健康的老师,才会有健康的学生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8期
     每天看着女儿带着自信的笑脸,欢快地到学校去上学,心里就感到很欣慰。女儿是幸运的,她生长在一个好时代,遇到了好老师。

    “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不喜欢我”

    我小的时候,性格开朗、很活泼。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到小学毕业,一直没换过班主任。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班主任是一个整天板着脸、不苟言笑、非常胖的女老师,你很难看到她脸上露出笑容。我们整天战战兢兢,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受到她的斥责。由于她身体有病,所以她除了走路,基本上是坐着的,上课也是。也许是她怕吵的缘故,她只喜欢老实、安静的学生。那时,我是班上的尖子生,学习、劳动、体育都很棒,她却一点儿也不喜欢我。无论我在学习竞赛中得了奖,还是在体育比赛中获奖,受到其他老师的赞赏,在她那里却永远得不到肯定。我记得她常常带着嫌弃的口吻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你一点儿不像你姐,你姐多老实(她也曾是我大姐的班主任)。

    有一次,镇里举行学习竞赛,每个学校派一名学生参加,她带着我去了。到中午吃午饭时,她和一位别校的老师在说话,我也跟外校的一名女生说起话来,这时我听到班主任老师带着很嫌弃的口吻小声对那位老师说:“她自来熟,一会儿就跟别人熟悉了,脸皮厚。”当时我虽然装着没听见,心灵却受到了很深、很深的伤害,再也不肯说一句话。以前,虽然她不喜欢我,我还是从心里尊重她。现在,我不喜欢她,也不再敬重她了。从那以后,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变得沉默寡言,再也不愿表现自己。以前上课时我发言很积极,尽管她从不表扬我;现在我却再也没有回答问题的欲望了。小学五年,我由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非常内向的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

    当我做了老师,面对着我的学生,我告诫自己,决不能让学生的心灵再受到我那样的伤害。我要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学生,要用全身心的爱来对待学生,爱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他们自己的特长,尊重他们的不同,小心地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他们以诚挚的关怀与友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只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作为教师,只有渊博的知识,很强的教学能力是不够的,还要具有较高的内在气质、修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不断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长,带着欣赏的目光经常赞美表扬学生,肯定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爱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和发展;才不会有逃学、厌学的学生,不会有对抗学习的学生。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韩国,一个官员到乡下微服私访,见一老汉赶着两头牛在田里耕地,就问这两头牛哪个更能干?老汉当时不说话,到了地头才走到官员耳边说,边上那头更好一些。官员不解,说你为什么这么小声说话。老汉说:“这两头牛同样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如果我大声说这头好,那头不好,那头不好的牛就会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中分辨出我对它的评价,它会难过的。”连耕地的老汉对牛都知道不去伤害感情,维护它的自尊。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不更应该小心呵护吗?无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尽到了自己的努力,不都值得我们赞赏吗?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他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化、最优化发展。

    “不当的教育,会毁掉学生的一生”

    回首我当老师的18年,虽然满腔热情、一片爱心,也有对学生尊重不够的时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曾不只一次地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对学生完全凭着自己的爱好、兴趣去要求,主观臆断,不能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当老师第二年时,我教的毕业班中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同学,他其他学科都很优秀,惟独英语成绩非常差,每次只得十几分。原来,他在初一时因为顶撞、惹恼了英语老师,和英语老师像仇人似的,一到上英语课,他就离开了教室,老师也不去理他、找他沟通,结果英语就荒废了。到毕业这一年,虽然换了英语老师,也赶不上了。最后,他没能考上高中,就这样回家了。当他含泪向我告别时,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这个学生虽然个性强了一些,品质却并不坏,只是当时意气用事,为什么老师就不能放低姿态,和他好好交换一下意见呢?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学生滑倒而不去扶一下呢?他是应该考上大学的,却初中毕业就结束了学业,这是我们教师教育的不当,是我们教师的失职,学生因为我们的失职而毁掉了一生。教师,神圣的园丁,我们应该去净化、小心呵护学生的心灵,而没有权利去践踏。为什么我们有些教师不仅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反而滥施心理惩罚,伤害学生的心灵,损害学生的情感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业,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呢?

    现代教育崇尚语言教育“无批评”,原则就是要尊重、赏识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平等尊重的氛围里,对学生施予积极影响,唤醒其主体意识,使其认识错误,实行“自我运行”,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要做到这一切,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前提条件。教师只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爱心、同情心赢得学生的信赖,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会为学生所接纳,当学生从内心里感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进步时,就会从心底里激发出要求上进的动力。

    “学会欣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教学中,老师即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兼具家长、朋友等多重角色。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喜欢老师,从而更加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原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在《谈自信》中说:“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美的,他真的就会变美;如果他心里总是嘀咕自己一定是个丑八怪,他果真就会变成尖嘴猴腮、目瞪口呆,生出一脸傻相。……一个人如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变成一个美人,同样,如果他不觉得自己聪明,那他就成不了聪明人。”丘吉尔也曾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这样去赞美他”。当老师对学生提期待性希望、积极的希望时,学生就会自觉地依照老师的期待,对自己的学业和行为道德产生较高的要求,这种力量才是促进学生不断向上的真正的动力,是任何外力所达不到的。如果,老师对学生歧视、厌弃,学生就很容易对自己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不难发现,学生对一门课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对该任课老师的看法和态度,因为喜欢那个老师,才喜欢学那门课。同一个班,有些老师上课秩序井然,而一些老师上课纪律却很差,这能说是学生的原因吗?作为老师,我们只有爱学生、欣赏学生,学生才会从心底里爱戴我们、接受我们。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健康的老师是学生的楷模”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与否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的一生,一个不能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教师怎么去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开创积极向上的人生呢?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他的一切所谓“自身”的特性、气质,直到谈吐、举止、衣着、仪表等,都会给学生做出表率。孔子曰:“己立立人,已达达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学工作是人格与人格的交接,是以教师的人格来影响和感化学生的人格,一个心理健全、爱学生的教师,必然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作为教师,只有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创建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友善、宽容的集体氛围,才会获得成功。能够接纳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爱心和平等心对等学生,信任和鼓励学生,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对特别敏感、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严厉的批评根本不能取得任何效果,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然而,换一个角度,用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用一种他并不认为是教育他的方式来教育他,问题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过去的“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主的教育体系已为时代所摒弃,以人为本、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价值观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有健全的心理,无论何时何地,应对学生保持深厚的爱。有了这份爱,才不会对学生产生居高临下的厌烦和气愤,才能平等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不会压抑学生的个性,才会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孙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