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9961
不可低估教师人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9期
     所谓人格,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一定的特点和一定的倾向性,这些经常再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倾向性的整合就是个性或人格的表现,它包括一个人的人品、志向、信念和人生观,人的性格与气质,人的创造性和人际关系等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心理辅导活动课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来提高认识;通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人格的积极影响,对促进学生道德内化,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教师高尚的人品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示范作用

    人品是人格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它是道德在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今中外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西方教育家把教师称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我国古代也有“君、亲、师”的说法。可见,教师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神圣,正因为教师作用和地位的特殊性,社会一向对“师德”要求甚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一切。”事实上,历朝历代教师都很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教师也因此更加赢得人们的尊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各行各业出现了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其中教师的作用功不可没。绝大多数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但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以及“师道尊严”的影响,一些学校和某些教师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以教谋私,拿学生要挟家长,挖掘所谓的“家长资源”;有的教师明目张胆地向家长索要礼品;有的对学生威胁、恐吓、打骂、体罚;有的乱收费、滥罚款等等。所有这些,不仅损害了教师的自身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使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怀疑。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对人品德培养的课文也有不少,如果任课教师人品低下,如何叫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人品,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终身影响,因此,要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教师师德建设。

    要使自己的人品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必须做到: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水平,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特别要重视身教的作用。

    2.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转变成教师个体的道德自律行为。教师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声望,教师群体被认为是公众文明的典范,这使教师除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外,也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模范地遵守教师的道德规范,并尽量把公众公认的社会美德内化为自己的个人品德。因此,教师要格外谦恭、模范地使用标准的礼貌用语,礼节周全,服饰整洁,对工作认真、努力、勤奋、敬业,对学生、同事、学生家长和蔼可亲。

    3.言行一致,当好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否则,难以令学生信服,影响教育效果。

    二、教师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通俗地说,一个人平时待人、对事和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就是性格。

    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在培养、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许多的课文,就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例如《自我心理》、《人际心理》、《合作心理》、《个性心理》、《品德心理》等。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行为转化为性格特征的关键因素。只有当某种态度或行为方式习惯化、定型化,才能作为性格特征巩固下来。

    许多教育家都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作为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师,在培养、塑造学生良好性格的过程中,自身性格的塑造尤为重要,这是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要求的角度来讲的。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性格的发展。试想一个自私、吝啬、冷漠的教师在教《我想夸夸你》这一课时,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吗?一个办事讲信用,认真履行诺言的教师在教《做个诚实的孩子》这一课时,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你具有自私、狡猾、虚伪等性格特征,对学生冷酷、漠不关心,学生是不会喜欢你的,尽管你有渊博的学识,也难以为学生所接受。所以,一个温和、友好、善解人意的教师会使学生易于亲近;一个自信、客观、思维敏捷、富于创意、诚实可信的教师会令学生钦佩。可以想像,一个具有如此良好性格特征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造,是人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的产品,即那些对个人或社会有价值的新产品、新工艺、新理论、新观念等等。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其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能够随机应变地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学生就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起独立意识,不人云亦云,能够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道德现象进行是非辨别。

    教师要想在创造力方面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必须做到:

    1.改变“记诵”学风。在课堂上,不应只是让学生被动地静听,那样只会形成死记硬背的学风,记诵的学风只会使少年儿童的心智像一个“蓄水池”,也就谈不上学生的积极发展,更不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况且,“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的人,他们“在道德领域里,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的个性”。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中,创造一个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一些“奇特”看法或表面上看来毫无道理的说法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也不要轻易地说“不”,更不要轻率地说“错”,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学生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真、假之别。应该在肯定其敢于创新、勇于思考的同时,帮助和引导他分析自己的想法、说法和做法中,哪些是合理的、正确的,哪些是欠考虑、需完善的,哪些是要重新考虑的。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不要轻率否定,而应该给予鼓励、引导、帮助和完善。

    四、师生关系影响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人际关系,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个体间相互认识、相互好恶、相互亲疏的心理上的距离。它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顺应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融洽程度。

    在学校中,最现实、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实践证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对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教的学科。据我国学者吕昌顺研究,学生喜欢教师与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相关密切,一致率达95%以上;而学生对不满意的教师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的不喜欢程度也有很高的相关,一致率达80%。这些证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有很大影响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相反,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感到焦虑,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特别是在当前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中,加强师生之间关系的改革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到:

    1.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在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火药味”浓,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关系如猫鼠一样,学生大气都不敢出,教室里的“战争”不定什么时候就爆发了,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怎么能爱学习呢!因此,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有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的热情、亲切、温和、理解、友好、负责、有条不紊、富于想像力等性格特征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个性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师生关系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与同情心;二是教师的富有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教学除了是一门科学、技术之外,它还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感染力、影响力,不是来自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而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的人格。尽管课堂教学是以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我们永远都不能低估教师人格的影响。 (陈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