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9901
建构儿童心理情感的平台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11期
     针对儿童心理健康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建构情感的平台,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 学校:情感平台主体

    学校教育是建构情感平台、优化儿童心理的主体,必须按照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思想,在充分考虑每个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力求使全体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发展的最大值,努力克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满腔的热忱,全面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高度认识,全员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并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的事实有充分的认识,引起足够的注意。同时,要认识到实施心理教育是为了更好、更充分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2)开展活动,全面教育。对学龄儿童的心理教育,必须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心理机能得到养成、矫正和巩固,并逐步养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知识和深厚无私的情感修养,以博大的胸怀,诚挚地爱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好的、巧的”淘气者。在教师的眼中不应有“优生、差生”之分,善待学生的不足,根据心理特点,多“动之以情”,消除儿童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其次,教师的关爱要贯穿于课上、课下、与学生日常交往接触的一切教学过程之中。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表情丰富,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4)宽容尊重,健全人格。儿童的无知好奇以及有时难以自控自制,往往表现出“错误”,这“错误”并非是错误,而是一些过失,是由儿童心理、生理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样的过失是在儿童本身发展的“ 情理”之中的,是正常、健康的表现。教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宽容善待学生的过失,并抓住过失的锲机帮助其认清过失的原因、性质、危害和防治方法,慎用惩罚手法,尤其杜绝简单粗暴。教师充分地理解尊重学生,免其自尊心、好奇心、探索精神受挫,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

    2. 家庭:情感平台的基础

    家庭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尤为突出,一方面家教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家教水平高低深刻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

    (1)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会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家长在处理家庭矛盾时要有理智克制恶劣情绪,始终给孩子一个完整、温暖、安全、幸福的乐园。反之,紧张的家庭成员关系,会给孩子强烈的不良刺激、惊吓,会使之忧郁、孤僻、伤感乃至紧张、恐怖和不知所措,导致心理反常,久而久之形成不健康心理。另外,和谐的家庭气氛还应包括家长对孩子教育管理、对孩子的要求、家长本身的言行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一致。如果以上的四个方面存在着不一致会破坏家长与孩子正常的感情关系,在孩子无所适从的情况下,降低家长威信,使孩子生出诸多心理问题。

    宽松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心理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片乐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家长对孩子要多鼓励、少强制,多爱护、少打骂惩罚。同时,也决不能溺爱和放任,管教要严而有度,不能简单粗暴。

    (2)适时交流、减轻孩子心理负担。一方面,家长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小伙伴们在一起学习、玩耍,在交往中适应,在交流中达到自由、尽兴,在群体活动中彼此约束和调整,使心理在交往中得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家长要创设一些亲和情境,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怕犯错误,并有充分的安全感,引导孩子讲真话、做实事、吐真情。即使错了家长也要耐心地教育帮助,在交流中使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从而明理知错和修正,使孩子在与家长交流中,学会与大人们的正确交往,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3. 社会:情感平台的晴空

    改造儿童教育的自然环境,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社会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应以饱满的热情、极大的爱心,改善办学条件,使教育的发展适应或超前于社会的发展。

    社会环境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更为重要,花大力气净化社会环境,卫生、出版、影视、广播、社区服务等部门都要放远眼光,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还青少年心理发展一片净土。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少年儿童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何为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