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9859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学校辅导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1期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国外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方法。它把重点放在探索问题的解决而不纠缠于问题的本身。目前,这种咨询方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越来越显示着它的优越性。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Solution-Focused BriefTherapy)是国外一种新兴的、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它是在20世纪 80年代初由美国咨询家Steve de Sh~er和InsooKimBerg及他们的同事在短期家族咨询中心(Brief FamilyTherapy)发展来的。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把重点放在探索问题的解决而不纠缠于问题本身。咨询的中心任务在于帮助来访者考虑此时此地应该做些什么可以使问题不再继续下去,而不是追究问题的原因。它的突出特点是使整个咨询历程大大缩短,具体技术操作简便易行,备受咨询者和来访者的欢迎。这种咨询方法在各个领域中运用的有效性得到了初步的实证支持,特别是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一、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理念

    (一)事出并非定有原因

    传统分析式心理咨询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产生问题或情绪困扰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找出原因似乎就可以解决问题。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认为,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原来的因可以演变成后来的果,后来的果有可能变成原来的因;探究问题的原因讨论往往会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矛盾中,对问题的解决极其不利。因此,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主要是以“做什么可以使问题不再继续下去”这样的问题取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专注于问题解决的历程而非探索原因的历程。

    (二)相信人们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资源与潜力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强调人们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们的缺陷;强调人们的成功经验,而不是他们的失败经历;强调可能性,而不是人们所受的限制。咨询者相信:每一个个体自身都有能力及丰富的资源、潜力解决他们的问题,每一位个体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咨询者的任务是:运用积极正向的目标引导方式,启发个体发现并运用这些资源,从而促使个体行为的改变。

    (三)意义、经验与行动选择的交互作用

    意义是个体对生活世界的解释。一个人通过本身的经验形成对外在世界的解释,同一情景与行为,不同的个体会赋予不同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同时又成为个体真实的经验,进而影响个体对环境的解释。意义的形成来自于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所以,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并不重视探究事件本身,而重视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解释。

    每个人对事件或问题的解释与其行动之间又是相互循环的。换句话说,个体如何描述和看待一个问题,如何界定目标,将会影响到他所采取的行动。而他所采取的行动及对行动结果的描述,又会影响他下一次的行动,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此,改变来访者看待问题的观点,可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也可以从改变行为人手,使来访者的认知有所改变,最终改变他的行为。

    (四)找出“例外”,解决就在其中

    世界是运动的,无论是客观的事件、环境,还是主观的人的经验、知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在问题的困扰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刻,或者是自己曾经有过使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这就是“例外”。找到问题的例外,可以作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作为一个咨询者,最难能可贵的是协助来访者利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发现问题没发生的时刻,或找到没有问题时的情景与行为。来访者蓦然觉察到原来问题并没有想像中的不可控制,体验对问题的控制感,从而找回力量,重获生机。

    (五)小改变带动大改变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珍视来访者小小的改变,当小的改变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系统就和原来的状态不一样,持续的小的改变会累积成大的改变。就像“雪球效应”一样,原先只是山上的一颗小石头,开始向下滚,越滚越大,到山下就会变成巨大的足以造成山崩的雪球。而且,依据系统观的观点,系统是平衡的,行为是系统中成员互动的结果。一个成员的改变,将会带动他与其他成员关系的改变,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再者,从小的改变作为着力点,容易打开问题的僵局,小小的成功经验激励着来访者处理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问题情景的改观。

    (六)一次咨询精神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咨询员具有很强的时间敏感性,注重咨询的实效性。会谈次数是不需要预计的,整个咨询过程就是咨询员和来访者的连续互动,直到协助来访者发展了新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咨询员由来访者的行动和回馈为依据与其共同商定是否需要下一次会谈。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视每一次谈话就是一个咨询,同时视每一次谈话都是最后一次。

    二、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具体操作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短期的、正向的、解决导向的和从改变行为人手的,这也正符合学校心理辅导的要求,因此,在学校中很快得到了推广和使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使用解决导向的会谈技巧,使学生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情景的看法、思考与感受,都有所改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离开咨询室后,能以更具建设性的方向采取行动,而不会重新陷溺于问题中。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会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建构解决方案的对话阶段(约 40分钟); (2)休息阶段(约10分钟); (3)正向回馈阶段(约10分钟)。

    (一)建构解决方案的对话阶段

    这一阶段是会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设定目标”、“寻找例外”、“假设解决”的框架内,运用“奇迹问句” (Miracle Question)、“评分问句” (ScdinSQuestion)等技术与来访学生共同建构问题解决方案。

    “设定目标”是指邀请来访学生进入咨询对话,理清他想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建立咨询工作的目标。这里设定的目标不能是那些遥不可及的期望,也不能是毫无建设性的抱怨,而应是正向的、动态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正向的”不是优秀的、合乎道德的意思,而是指来访学生描述目标时,用“我会”、“我想”而不是用“我不想”、“我不能”的语句叙述。负面的、抱怨的叙述目标是不容易达成的。“动态的、切实可行的”是指引导来访学生集中注意于现在他所能做的事,使得设定的目标在“此时此刻”可以立即行动,拥有一种事情在我掌握之中的控制感。

    “寻找例外”是邀请来访学生谈他所认为的问题何时不会发生,或者寻找想要的目标或解决方式早已存在的事实。如果是曾经有过解决的方法,就多做一点;如果有偶尔的成功经验,就去寻找如何才能使这些再发生。常见的问句是“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不发生”,“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在什么时候曾经发生过?”

    “假设问题解决”是邀请来访学生进行脑力激荡,充分发挥想像,假设问题已经解决或目标已经达到之时,他会是什么样子,与现在会有什么不同。常用“奇迹问句”和“水晶球问句”,如“你走出会谈室,像往常一样回家、写作业、按时休息。等你第二天醒来时,有一个奇迹发生了,你所有的问题与困惑都解决了。你是否会变得不一样?你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现在你的面前放着一个水晶球,可以看到你问题解决后的生活,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在这一系列技术的使用下,一幅幅奇迹的画面逐渐形成并清晰起来,来访学生在辅导老师的协助下建立了具体的行动目标。

    (二)休息阶段

    这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最有创意的一环。在将近40分钟后,邀请来访学生休息10分钟,辅导老师暂时离开咨询室。创设这一阶段,辅导老师可以脱离引导、共情、催化等种种责任和角色,集中注意力回溯谈话历程,思考谈话中的得与失,重构对来访学生的认识,以形成有效的正向反馈。来访学生也可以在这一空间中自行回顾与思索整个谈话过程,促进积极的自我探索。由于“空白效应”的存在,来访学生在这一阶段常常会有一种“顿悟”,在期待辅导老师的归来中,更易于接受下一阶段的回馈与赞美。

    (三)正向回馈阶段

    在这一阶段,辅导老师给予来访学生一些赞美和鼓励,可以使其消除负面情绪,身体放松,心情愉悦。因为人的天性中都期待能被他人接纳和肯定,特别是有些学生总

    是担心会受到心理专家的批评。这样,不仅免除了类似的恐惧,会谈的关系和气氛都得以发展。在赞美之余,辅导老师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并布置家庭作业。这些信息可以是专家的观点,可以是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也可能是提供给学生下一步如何行动的一个脉络。家庭作业要根据来访学生的类型来确定。如果来访学生的目标还不明确,可以邀请他多观察自己生活中正向积极的方面和问题的“例外”情况,确定自己想获得哪些改变。如果改变的目标已经清晰地设定,就邀请学生在生活中有意多做一些“例外”的或“假设解决”的行为。

    三、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对学校心理辅导的启示

    (一)变教师消极学生观为积极学生观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辅导教师来自于未经专业训练的班主任或其他教师。他们虽然对辅导工作有满腔热情,但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经常与心理上未成熟的学生频繁交往,加之教育活动的相对封闭性,使有些教师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非理性的消极学生观,认为有些学生“无可救药”、“朽木不可雕也”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无形中影响着心理辅导的效果。因为不同的理念,不同的人性观和价值观会形成不同的辅导理论和技术,也会导致辅导的历程和效果的极大差异。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理念时时刻刻强调来访者自身蕴藏的正向的积极资源和力量,相信所有来访者都可利用自身的资源协助自己改变。“没有事情会永远相同,改变在你相信它会发生的那一刻发生”。

    这就启示我们,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会改变的,并在自己的辅导实践中时刻传达对学生的信任与鼓励。 Dreikurs曾说过: “成功的咨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咨询者提供鼓励的能力。”阿德勒也曾谈到:“总之,在咨询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不能偏离鼓励的轨道。”

    (二)变医学模式为发展模式

    调查发现,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心理咨询室虽建立多年,但却门庭冷落,形同虚设。这一方面与学生的偏见有关,最根本的是因为心理咨询定位在‘不健康”的基础上。许多辅导教师常常用诊断病人的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与诊断,用医生记录病史的办法建立心理档案。有时这样的诊断有助于问题的干预,但学生也被贴上了“心理疾病”、“失能”、“失常”的标签,扼杀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许多学生望‘病”而逃。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竭力回避谈论“诊断”、“病理”这些话题,因为这样只能强化来访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能人的观念,从而很难调动他们自身的能量促进问题的解决。

    我们必须扭转学校心理咨询医学化的倾向。按照哈维格斯特的“发展课题”的理论,如果个体某一阶段的发展课题没有完成,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心理咨询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来访者顺利完成人生发展的课题,因此,来访学生不是“有病”,不是“失能”,而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强度和力量。

    (三)变问题导向为解决导向

    面对前来咨询的学生,我们一般的辅导思路是:问题的检测与鉴别,问题的分析与诊断,问题的干预与矫治等。许多辅导教师认为,只有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用原因去解释行为,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完全打破这种思路,它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来访者考虑此时此地做什么可以不让问题继续下去,而不是一味地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人与环境的非线性关系提示我们:“事出并非定有原因”,谈论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只能使来访者感到更加无助,问题即使解决也是非常困难的。而讨论来访者想让事情有什么样的改变,怎样使这些改变发生,将使他们从问题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转到“解决”的轨道上来。

    由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相对短缺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存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寻找问题的原因,还不如尽快寻找解决之道,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的时效性。

    (四) 变学生咨询为教师一家长一学生咨询

    生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行为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提示我们: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只有将促进个体心理成长与改变外界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调适,同步改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咨询,还要进行家庭咨询和教师咨询。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由短期家庭治疗演变来的,它不仅适合于个别咨询,也适合于团体辅导或家庭咨询。在美国,许多学校不仅采用焦点解决的咨询模式对学生咨询,还把这种模式运用在家庭援助中心和对教师的辅导上,并取得许多受实证支持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只注重对学生的辅导,而忽视了学生所处的外在环境对学生的交互作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为教师辅导和家庭辅导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总之,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为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框架。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借鉴与吸收它的理论精髓,整合各种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技术,形成本土化的独具特色的辅导理念与方法,提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效率,促进这项工作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琚晓燕 刘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