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9820
心理教师对话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2期
     [题记]2佃3年10月,广西桂林,第一届海峡两岸心理辅导研习会。两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三百余人济济一堂。专家报告异彩纷呈,会议间歇代表们自发的互动交流与分享热烈而积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也许片面,也许稚嫩,但是绝对真实。

    [主角1]郭蓓老师(以下简称郭):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负责学校心理师资培训。她一直热衷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受教师们欢迎的好老师。此次她克服了晕机、经费紧张等困难自费坐飞机来到桂林。她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更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很多问题,急于与人交流与分享。

    [主角2]吴文君老师(以下简称吴):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中学心理教师。她十几年来致力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感想与体会。郭老师的主动提问,带出了一段“被迫”的即席答问,答问的过程,好像打开了她思索的闸门,牵出了许多思考的火花。

    一

    郭: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中,遗传所占的比例要在65%以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就可能是神经系统较弱,无法适应现在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教育制度。当你面临这样的学生来咨询时,你是怎样进行的呢?毕竟我们不能改变他神经系统的强弱。

    吴:你的数据说明学生是有个体差异性的。现在的教育制度尽管有弊端,但很难在短时期内有大的突破,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孩子神经系统的强弱也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

    当我面对来访的学生时,我总爱问他:“你能改变什么?你能改变谁?”他在思考后总会说:“我能改变我自己。”我一直提醒自己要牢记咨询的助人目标:提高来访者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高考制度不是你我能够改变得了的,谴责制度或同情来访者都不能给予其有效的帮助。我们只能帮助他在现有的制度下,客观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根据他现有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状况,确定他的学习目标或帮他改变学习方法,在他能够承受得了的范围内提供改变的策略:或者降低高考目标,或者优化学习策略,认识自己的生理局限或学习能力。总之,要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他的应对方法,这是我们惟一能够为他提供的帮助。

    郭:我觉得你的视角很好。中学生调节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把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换个角度,把学习看成是人生的一种享受、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二

    郭: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的问题是由老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的。一些老师的观念与手段比较陈旧,缺乏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但我们又没有权力去改变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该怎么办?

    吴:面对受老师影响而产生困扰的学生时,我提醒自己:我的当事人是学生而不是他们的老师。我能做的仍是提高当事人自己的能力去适应现实的环境,引导他们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找到自己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我会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到老师们简单的教育方式所给予他的正面价值:比如,锻炼他的抗挫力,让他学会与不同类型的老师相处等。我要让学生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我改变是惟一能够实现的改变。这也是心理咨询对当事人能够提供的最大帮助。

    作为学校里的一名普通心理教师,我一直感觉学科教师与心理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上的差异,也听过心理教师背后议论某教师如何如何,有时试图以专家的身份去指责、状告学科教师,最后弄得心理教师与学科教师关系紧张,互相否定,心理教师在学校很难生存,更难发挥专业作用。

    这里还涉及到了一个敏感问题:心理教师在学校中如何定好位、处理好与学科教师的关系?

    我觉得,首先心理教师要明确:自己与其他教师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大家以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帮助和教育学生。所以,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地位是平等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更不能因为有学生能对自己讲心里话而沾沾自喜,只是我们有特殊的身份和角色,使得学生们更容易信任我们, 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尊重。

    客观地讲,心理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的实际能力方面远不如其他教师,也同样需要以学习的心态向他们学习,同时尽己所能地为老师们提供所需要的及时的帮助:为老师们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提供其他所需的帮助。

    郭:你谈到了心理老师在自我把握等方面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非常好。但我想,对年龄小的孩子这首先是不人道的,其次是不公平的。比如,我们怎能让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去适应他缺乏爱心、缺乏耐心的老师的态度和行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真的是学校所有人都应关注的事业;另一方面,心理老师的责任之一是要开展心理教育宣传,为管理者和教师做好顾问,这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吴:你说的是心理老师在咨询之外应该尽的职责与义务,我们同样也该尽力。

    三

    郭:从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如何,要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影响,更要受学校校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影响。所以,发展很不平衡,甚至有些是做表面文章,你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怎么看的?

    吴: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是新的教育领域,其发展确实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又因为它是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事业,所以除了行政干预和校长支持等因素,还要受制于心理师资的水平、能力及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所以,各校无论是开课,还是开展咨询,都要因时因地因校因教师而宜。

    有一些重点中学,生源很好,历史悠久,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有一些较年轻的学校,就在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使学校的整体面貌得到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学校校长就积极地宜讲:“衡量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学校在竭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并形成了共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不是表现在形式中,更主要是体现在内容里,体现在教师的人格影响中。

    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服务于教育:服务学校,服务家长、教师、学生。所以,如何更好地体现服务,体现实效,一定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水平安排适当的形式,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样心理教师在有限的空间里,有较深入的投入,才能逐步取得教育效果,也才能慢慢得到学生、教师、家长的认可,因此我一直信奉‘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心理健康教育因其影响的深远和难以计量,尤其要注重心理教师的选拔和培训。这是开好心理课的关键。

    四

    郭:说到教师培训,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毕竟单位的条件有限,出来参加培训的机会很难得,有时参加了培训,但感觉并不解渴,感到困惑的问题有时得不到关注,难免有些失望。关于教师培训,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吴:我就是一名来自一线的教师,我很能理解一线教师的需要。我也是一边接受培训,一边成长的。我很庆幸有机会出来参加培训,让我感觉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我国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和教授们,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开拓者和号召者,以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胆识、影响,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了空间、建立了框架、创造了氛围、争取了行政制度和政策的保证,还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和书籍,也把我们引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大门。我们工作在一线,面对着最实际的问题与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鲜活的个案与问题解决的经验实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丰富着专家们的理论,发展着专家们的理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也就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

    我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心理教师的成长需要专家的培训与扶持,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操作与演练。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我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奔波于各种培训中,无暇去真正实施和操作,那么他们就很难体会到所学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成长过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新技术的挑战,我们有越来越多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有越来越多的工作要做。我是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中真正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作用的,因此越来越乐在其中投入这项事业,体会到“工作本身就是快乐”的内涵,我自己的成长就是“体验式”培训效果的体现。

    回顾自己的成长,我走过了一条个性化的培训之路:专家引路→自我实践→专题性深入培训→实践与督导。

    郭:我想,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走研究型教师之路”有着共同的路子。

    吴:的确是这样的。

    五

    郭: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他们的压力,即对学生的咨询与辅导,因为很难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尤其是学生的一些偏差行为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故常会受到别人的责问有时甚至是领导的批评。他们会问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到底有多大?你是怎样认识的?

    吴:任何教育都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 的,但同样不是万能的。我觉得你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问题学生的改变问题,另一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问题。

    问题学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家教不良、学业失败、习惯较差、教师打击、学生自身个性发展中的缺陷等等,都可能影响学生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面对的多是已经有了各种困难、被失败打倒了的学生个体,他是否想改变?是否有足够的力量面对自己过去的伤痛和现在的改变?除了心理教师,他生活中是否有积极的支持者?亲友师长是否也会配合其改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他的改变。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是需要很多条件和环境共同配合、支持的工作,在若干因素中,心理教师只是一个专业的因素,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咨询的作用估计过高,更不能低估其他影响因素,我们要尽可能整合各种因素,尽可能带动其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在来访者有了主动求助求变的意识时,我们能从专业的角度给其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在接纳自己的同时产生完善自己的动机,调动发展的潜能。

    心理教师不能妄自尊大,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承认自身的局限性,这是一种客观而平静的心态,否则并不完美的我们会不知不觉让自己充当上帝的角色,既不能助人,也易害自己。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界定?由谁来界定?这也是一直困扰老师们的问题。影响学校管理者的仍是升学率、问题学生的改进率。他们很希望春种夏就收,甚至一年收两季,收三季,因为设了心理老师,所以希望心理老师能像华佗再世,能药到病除,让分数迅速提高,问题学生迅速减少,这样才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有实效。

    其实,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才是评价学生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简单地在某个阶段来判定效果不符合规律,就像一个孩子童年的创伤影响也许会在成人后才表现出来一样,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许会在以后的某个过程才会体现出来。要不怎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呢?

    孤立地来谈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困难的。在心理教师认真做专业工作的同时,整个社会都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重视儿童的心理成长环境,给予孩子自信,自尊的鼓励和引导,教给他们合作与交流,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就一定会是明显的,这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体现。

    六

    郭:我感觉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学生成长各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如智能的教育与训练。但现在好像心理健康教育已被狭隘地理解为只是心理卫生了,关于智能的训练很少或流于空泛,我不知你是怎么操作的?

    吴:我也有同感。虽然大家都同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为主,但好像不知不觉中人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升学对立起来,似乎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负责考试之外的其他内容。这是人们片面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当然包括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智能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潜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不是不能做,而是不会做,没有落到实处。老师们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也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所以常说的“学会学习”并没有具体的实施和操作程序。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科学的智能训练,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让家长开心、老师轻松、学生因体会到进步的快乐而自信,这也是三赢的状态。

    我们在咨询中经常遇到学生因成绩不好而自卑,如果我们能提供有效而科学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形成更好的学习能力,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帮助。

    我与同事们曾摸索对学生进行有关智能开发、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实验,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感觉,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各科教学相结合,科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训练,完全可以调动起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正是发展性教育的有效体现。

    郭:作为心理辅导内容之一的学习辅导,对学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英国一名心理学家早就研究证明,导致一个孩子的自卑,学业不良是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是心理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一个主要课题。

    七

    郭: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挑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教育实践中,对学科教师的心理培训,已有了具体的要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你是怎样进行相关的培训呢?

    吴: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心理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校本培训。老师们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术的热情很高。作为心理老师,我觉得自己只能算是先行一步的学习者,在面对学科老师的成长过程中,同样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他们在体验与实践中不断提高,毕竟成人的自我改变需要更多的综合因素的促进。所以,我提醒自己要始终怀着一颗谦虚的心,以平静和平和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格修养,这本身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榜样影响和感染,会有更大的说服力,毕竟很多人是在我们身上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和实效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中学)

    编辑/何 妍 (吴文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