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9780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4期
     近几年,一些教育科研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检测。调查发现,有75%的教师感到“每天觉得很忙、很累,但是,总结的时候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些什么”;90%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检测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0%,其中,有10%以上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有2%左右的教师有心理疾病。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另据美国的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教师、医生、护士、农民、律师、家庭主妇、教士和修女中,教师产生心理障碍的比例最高。

    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职业的工作强度大,但发展机会少;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且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教师职业神圣、光荣,但工作缺少创造性,多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劳动;教师每天都和学生接触,学生的消极行为也会影响教师。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乐观、豁达、幽默、平和、耐心、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教师心理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教师一时的情绪发泄,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包括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教师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在看到教师职业的复杂与低创造性的同时,看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荣。这样,教师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产生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才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其次,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要相信自己能够从事运动性、文艺性、学习性等休闲活动,让自己轻松、满足、愉快,达到调节情绪、促进健康、丰富经验、平衡心态的效果。

    再次,教师应当自觉地开展面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最后,各级政府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广大教师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舆论环境;学校校长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当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众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