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772
潜能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5期
潜能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潜能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潜能发展模式的整体结构与模式内容

    1,整体结构

    我校的潜能发展模式由目标体系(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理论依据(脑科学理论、自主性学习理论和创新学习理论)、基本原则(主体性、全体性和多样性)、发展策略(旧知与新知、继承与发展)和评价体系构成。(见下图)

    2,模式内容

    (1)目标体系

    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人才。

    具体目标通过创设符合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与心理环境,培养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2)理论依据

    脑科学理论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只使用了大约10%-15%的脑细胞。按照“短路理论”,如果人不去唤醒自身潜在的能力,这些能力就会慢慢消失。开发潜能是全脑的开发,包括对语言智力、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等的开发。

    自主性学习理论学习的自主性原理认为,学习是人体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积极自主行为,只有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学习自主性是学习者搞好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品质,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种关键的主体变量。 创新学习理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和技巧。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应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变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挖掘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潜能放在首位。

    托兰斯认为,创新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学校教育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动机和态度,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对象是学生,潜能发展教育模式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能动性与主体性的发挥。

    全体性原则 “有教无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积极营造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有无限潜能的教育氛围。

    多样性原则 在潜能发展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应尽可能多地开辟通往新知识的途径与通道。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获得新知识后,如果通往这个知识的路径或通道越多,该知识就越来越容易提取而不易被遗忘。动用多种感官对知识进行编码,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通道或线索,从而提高保持效果,激发学生潜能。

    (4)发展策略

    潜能发展教育模式强调学习者一定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都处在变化的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之中,潜能发展模式要求学习者要动态地呈现知识,能认识到“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填塞给自己的大脑,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必须靠自己的构建来完成,以自已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潜能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形成“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的认知模式。这样的知识观和认知模式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开发。

    二、潜能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1.明确目标

    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在整个中学阶段,在每一学年、每一单元,教师都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相应的学习目标。目标应具体、简明、易懂;预定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水平与实际,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预定的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以及学习进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目标应前后连贯、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预定的目标可作为检查学生学习水平及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依据。

    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将学习目标进行分解,例如,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设不同的目标,根据不同学科的进程和要求设置不同的目标等。教师应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每一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将学生的思维集中起来,使学生在追求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提高主体意识,发展潜能。

    2.互动体验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与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双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求得新的发现。

    互动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种因素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多角度的教育教学活动,如观看演示、回答问题、做练习、自学教材、讨论以及游戏、实验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互相穿插,可以加强外界信息对学生大脑的刺激,保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新鲜感和兴奋程度,为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良好的环境.

    3.自我反思

    发展潜能,应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我反思,其要点包括:

    (1)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引入的,和现实有什么联系?

    (2)所学知识的含义是什么?和它有关联的知识有哪些?

    (3)所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4)如果对上述问题不清楚的话,问题在哪里?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一下。

    (5)对学习投入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是什么原因?

    (6)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如果没有的话,是什么原因?

    (7)其他同学是否愿意和自己讨论交流学习问题?为什么?

    (8)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意思?表现在哪里?

    (9)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习信心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情况,将这些问题具体化,并纳入一系列学习记录表中,进行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时的反思,可以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掌握反思的方法,明确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在学习中建立起恰当的自尊和自信。

    4,记录成长

    教师可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记录教师和他人对学生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学生本人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成长记录袋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发展学生的潜能。成长记录袋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的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通常制作成长记录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目的;

    (2)确定评价的对象;

    (3)确定要收集的内容和收集的次数、频率;

    (4)调动学生本人参与;

    (5)确定评分程序;

    (6)向每一个人(包括学生本人)展示成长记录袋;

    (7)制定交流计划和保存、使用计划。

    成长记录袋的主要意义首先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在作品展示和过程记录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所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使学生有了评判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准确预期,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三、潜能发展模式的发展与展望

    模式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它作为中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的客体。模式一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 建立潜能发展模式,最终是为超越这种模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出神人化,应用自如,不拘一“模”。要从有“模”之术,达到无“模”之境。 (广州市八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