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769
经济贫困莫再心理贫困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5期
     马加爵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农民的后代,取名加爵就是期盼“加官进爵”的意思。在高中毕业以前,马加爵的经历,基本上是一个寒门子弟发奋图强的故事。马加爵天资甚高,从上初中开始,他就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不费什么劲,就能进班级前几名。马加爵上初中时,几乎年年都能拿到奖状,可优异的成绩并不能掩饰其家境的贫寒和成长的烦恼。许多人认为马加爵孤僻、敏感、不善与人打交道的性格是家境贫寒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贫困生经济上贫困不应该造成心理贫困。由于贫困生自身的原因,特别是其生存背景,往往会给这些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影响到他们人际交往、学习成才等诸多方面。贫困生的生活困难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欲求每每不能实现,时常处在挫败中。即使进入大学后,他们对许多事情仍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当面临重大挑战和困难时,贫困生往往缺乏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逃避与退缩的方式。他们还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缺乏生活理想与热情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及周围的一切。由于家庭贫困引起的自卑,使贫困生又有极强的自尊心,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发展下去,会使他们内心变得特别脆弱,特别敏感这给他们在人际交往与群体活动中带来了不少困难。而他们内心里,是极渴望融人群体的,但他们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与怜悯。

    要使贫困生有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各方面协同努力来实现。在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咨询体系,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心理调适与消除心理障碍的具体方法。学校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游离在群体之外的贫困生吸引到集体中来让他们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感受到人间真情,驱除心头的阴影。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特别是增强班级、宿舍的凝聚力。学校帮助贫困生,应着力开掘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通过勤工助学以及社会支持等,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困难;同时,注意培养贫困生的责任意识,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变为其学习的动力,切莫使贫困生心理也贫困。 (季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