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760
错误发生了,接下来……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5期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青少年勇于面对错误,以积极的心态自我反省,以乐观的心态改正错误时,错误就成为他们成长中的垫脚石,促使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因此,青少年犯错误既是他们自我教育的良机,也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契机。

    然而,有些教师和家长在面对犯错误的青少年时,不仅没能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出发,引导青少年“吃一堑,长一智”,走上正轨,反而打着出于爱,出于对青少年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的旗号,任意实施教育行为,结果不仅没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阻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某些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

    犯错误的青少年最怕什么

    1.简单粗暴的批评伤害着青少年的自尊、自信

    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然而有的教育者却把青少年视为被动接受管理的弱者,当青少年出现违规违纪行为时,教育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任意斥责,似乎只有把他们的自尊、自信伤得体无完肤才能让他们记住所犯下的过错,才能让他们痛改前非。然而,青少年在毫无尊重的、简单粗暴的批评中产生的只有怨恨、自卑。

    有一位中学生在给他小学老师的信中写道:“我恨你!那是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在你的数学课上写作文,你发现后,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的作文本撕成了两半。我流着眼泪,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愤恨。我像一叶小舟,而你似滔天巨浪,随时都可以将我淹没;我像一只小猎物,而你就是猎人,随时可以将我摆布。我恨你!就在那天,爸妈知道后,我被痛打了一顿,我的泪水将我淹没……从那以后,我开始讨厌数学,害怕上数学课。我害怕你,害怕你的再一次批评。一年下来,我掉队了,从原来的优等生变成了一名后进生。万般无奈下,爸爸给我转了学。现在我上中学了,可对数学仍不感兴趣,尽管爸爸帮我请了家教……”

    2.悲痛欲绝的情绪反应增添了青少年的负罪感、绝望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有的家长却在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急切心情中有意无意地要求孩子完美。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什么差错,偏离了他们预先设计好的发展轨道,就如临大敌,悲痛不已,完全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感受,仿佛面对挫折,需要帮助的不是孩子而是他们。家长的这种过分的难过、悲伤夸张了孩子所犯错误的恶劣性,使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对未来失去信心。

    一位母亲在收拾儿子的房间时,偶然发现一张纸条,上面是一个网址。怀着好奇心母亲打开了这个网站。当看到网上不堪入目的黄色画面时,母亲的心近乎崩溃了。儿子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虽然性格内向,不好与人交往,但始终被老师、家长、同学认为品学兼优。这样的好孩子怎么能偷看黄色网站呢?当孩子回来时,母亲虽然没有严厉的谩骂、斥责,然而母亲神情中、话语里的悲痛欲绝使儿子深刻地感受到了他所犯错误的恶劣性——它的恶果几乎将母亲击倒。当天晚上,母亲虽然在自己的房间里压抑着自己的哭声,但儿子还是听到了。压抑、沮丧一时间笼罩着这个家庭。第二天早晨,在母亲的再三教诲中,儿子去上学,情绪是低落的。当晚上儿子回来时,沉默无语,母亲着急地再三询问原因,儿子痛苦地说:“我觉得自己有罪,不敢看同学们的眼睛。”又困惑地问:“我还能好吗?”

    看黄色网站不是好事,但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不是不可以理解的。而这位母亲却以不理解、不接受的情绪反应无形间要求自己的孩子完美,似乎孩子不完美,出了差错,就不能成才,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丑恶。母亲悲痛欲绝的情绪反映远比孩子所犯的错误给他带来的伤害更大。

    3.没完没了的教诲、警告和惩罚加重了青少年的心理负担

    青少年在犯错误时,需要引导、适当的督促,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有的老师或家长却把引导、适当的督促演变成没完没了的教诲、警告,唯恐孩子再越雷池半步。结果怎么样呢?喋喋不休的教诲、警告和惩罚使那些个性强的孩子逆反心理加重,使那些听话的乖孩子处处如履薄冰,缩手缩脚,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如此教育行为使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成为一纸空谈,更有甚者成为某些心灵脆弱青少年产生Jb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一位初中男生所有的作业本都遍体鳞伤,不是被撕得只剩几页,就是被戳出许多洞。每天上学时家长为其准备一盒笔,可晚上回到家无一支完好无损,笔尖都被戳坏了。原来在这位男生上小学时,家长对他的学习严格要求,精益求精,每逢写作业写的不工整,写错了,家长就讲一番道理,然后要求他撕了重写,尤其当他考试没考好时,家长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并一再强调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家长把目光都盯在孩子的学习上,却从不考虑孩子心理的感受和承受力。孩子不喜欢、厌倦他几乎可以背诵的教诲,害怕无处不在的、可能的惩罚,但弱小的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又不得不听从家长,于是他把自己的怨气、烦躁发泄在用力地戳本或撕本上。长此以往,他的心态渐渐扭曲。此时,他的家长才悟出教育也会害人,才懂得“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简单道理。

    4.对犯错误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影响着他周围学生群体对犯错误的正确认知

    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不尊重、训斥、惩罚等不当教育行为不仅给犯错误学生本人造成身心伤害,而且给他周围的学生群体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认为犯错误是可怕的,一旦犯了错误就会受到无尽的指责,经历巨大的痛苦。如此错误的观念势必要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位初中女生在重点学校上学,学校有和蔼的老师,友爱的同学,可是她无论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胆战心惊,顾虑重重,唯恐老师和同学不满意、不高兴,上学对她来说不是快乐而是负担。原来在小学时,她的一个班主任特别凶,班级谁要犯了错误给班级的评比扣了分,这位班主任就会严厉批评,大会小会以犯错的学生为例,警告大家,还让同学们疏远犯错的学生。这位女生虽然在小学从未被这位班主任批评过,然而班级里每一位同学被批评的情景,班主任每一句警告的话语都深深地印刻在她的心中,潜意识中支配着她的行为,左右着她的情绪。

    犯错的青少年最需要什么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任何人都有着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增长的潜力。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青少年在犯错误后或者无动于衷、不以为然,或者胆怯害怕、唯唯诺诺,或者应付检查、反抗教导,而没有勇于面对错误的坦然,没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激情?上述不当教育行为的表现和危害已经清楚地揭示了答案:教育者不仅没能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心理环境,反而以不满、失望、否定的言行削弱和阻碍着青少年心理潜能的发展,甚至成为青少年某些心理问题的制造者。

    那么,犯错误的青少年最需要什么?如何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心理潜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和气氛?

    1.用理解、宽容引导青少年自我接纳

    步人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上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他们对“自我”的重新发现。他们在思考和寻找着“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尤其当他们犯错误时,他们更会通过综合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此时,如果教育者表现出冷漠、斥责、不满意、不理解、不接受等否定的态度和行为时,犯错误的青少年易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等情绪体验和自我评价。而当教育者表现出理解、宽容等接纳的态度和行为时,犯错误的青少年会增强自我肯定,产生自我接纳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增强向上进取的决心和勇气。此外,教育者的理解、宽容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关系是有效教育的良好开端。

    教育者对犯错误青少年的理解、宽容主要体现在:能够设身处地地耐心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能够就事论事,只谈论此时此地的事情;能够通过言谈举止对青少年本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信赖;能够创设出一种乐观、激励成长的气氛。

    2.用适宜的认知辅导帮助青少年学会认识自我

    青少年喜欢重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但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我认识水平尚处在不稳定、不成熟的阶段。一次小小的成功,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而一次小小的过失又极易使他们产生自责、自卑的心理,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当青少年犯错误时,教育者应因势利导,提高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

    教育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犯错误的青少年进行认知辅导:要引导青少年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人成长,学会承认和接受个人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学会自我激励,增强身处逆境时的心理承受力;要引导青少年看到此时此地的“我”客观存在的局限性,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又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要明确具体地指导青少年认识到纠正错误的方法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3.用尊重、信任为青少年提供自主发展的心理空间

    伴随着青少年自我认识的发展,青少年独立自主倾向也随之增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强烈地要求被人尊重和信任,喜欢独立地行动和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教育者在对犯错误青少年进行必要认知辅导的同时,更要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实践和发展的空间。在青少年的自主发展中,青少年的自尊自信、成人感、独立性会增强,当面临两难境地或内心的价值冲突时,这种自尊自信、成人感、独立性会促使青少年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采取正确的行为,青少年自身的某些缺点和不足会渐渐消退。而如果教育者仅因为青少年一时的错误就不信任他们,凡事叮嘱,凡事监督,过度呵护和禁止,总希望犯错误青少年时刻按教育者的意愿行事,不给青少年自主决策和做事的机会,长此以往,青少年探索生活的本能会渐渐被扼杀,他们的内心深处会经常感到茫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结果不是导致有的青少年发展成毫无主见的教育者的附属品,就是有的青少年站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上,发展出个性极端、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性格。

    教育者在用信任为青少年创设自主发展的心理空间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积极为青少年创设承担责任,自主判断决策的实践机会;要允许青少年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再次犯错误;要对青少年的行为经常地给与关注,使青少年感受到教育者的关心、爱和期望;要善于抓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用鼓励、表扬等方式及时经常地给与强化;要多在民主的沟通中提供意见和建议,不用揭短,旧事从提的方式警示青少年。

    傅道春先生编著的《教育学》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案例。一位学生在期中考试化学测验中考了59.5分,在自以为某题正确的情况下,找到老师要求加上该题应得的分数。老师细心地解释了不能得分的原因,但当看到该生失望沮丧的表情时,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他加了0.5分,并告诉他:“这次借给你,下次考试时还要还回来。”学生高兴地答应了。期末考试中,这位学生化学考了65分,找到老师要求还上当初借的分数,老师笑着说:“看到你进步,我很高兴,那0.5分就不扣了。”— 化学老师虽然知道学生找分的动机不纯,但考虑到学生毕竟是在关注学习,在考得不好的情况下很需要理解、鼓励,于是顺水推舟,巧妙借分,捕捉到了最佳的教育机会。而该生则从借分中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倾注的感情,从而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

    犯错误是青少年成长必然和必需的经历,教育者应用理解、宽容、尊重、\信任去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支持他们,只有这样,疏远、对立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才会少些,具有健康心理的青少年就会多些,我们的国家也会拥有更多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王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