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766
小镇早晨的脚步声……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5期
     在一次观摩课上,一位教师执教的内容是《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一名学生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谈了自己的阅读见解,师生对话和谐地进行着,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让我至今难忘。

    师:这一部分,你们还有什么想说吗?

    生:课文中说“脚步声,自行车的‘丁零’声,摩托车的‘突突’声,……”为什么不把前面写成脚步的“踏踏声”?

    师:能说说你这样想的原因吗?

    生:我认为这样写的话与后面的两句连在一起,句子显得很整齐。

    (其他学生读了读,表示也有同感)

    师:你能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课文,非常好!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没那样写呢?

    学生、教师读文。

    生:车的响声可以盖过人的脚步声。

    生:人们急匆匆地走,脚步声不会大响。

    生:这么荚的小镇,它里面的人们也会有着很好的生活习惯,脚步的“踏踏声”与人们的行为习惯不符。

    生:我们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行为规范里面就有“脚步轻轻”,这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师:原来这里还有着这么多的学问呢!你们认为还需要改吗?

    生:不需要了。

    师: (面对最初提问的学生)你的想法真好,让我们深入地读了课文,没有你的这个问题,我们还感悟不到这么多呢?看来读书要读进去呀! (面对全体学生)让我们感谢他为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掌声)!

    难忘一:对话中师生心灵不设防 走进新课改的课堂,我们看到许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质疑课文,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上面的课例中学生读课文读出了问题,提出了好的建议,这是多么的难得。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发自内心的感悟,是认真读书的体现。面对这些或许有些幼稚的问题,怎么办呢?教师亲切地追问一句“能说说你这样想的原因吗?”通过引导,学生会深入地阅读、探讨,学生的理解由表及里,逐步认识到:脚步轻,在当时可能听不到声音,是生活的真实;脚步轻轻是行为文明的表现……道理越辩越明。

    难忘二:仍要真诚地感谢你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置之不理,其实此刻应该关注的是这位学生的心理。试想,面对教师的漠然,许多的学生是否会这样想:书上写的最终没有’错,只是我们不懂而已,说出来只能是“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还可能会引来别人的笑话,以后还是不要“乱说”了吧。特别是提问的学生,此刻更有一种不安,一下成为了大家“批判”的靶子,甚至嘲笑的对象。教师的“无心”,导致的是学生刚刚被培养起来的质疑精神、批判意识,又会在萌芽状态中被湮没。

    本课例中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原来这里还有着这么多的学问呢?你们认为还需要改吗?”——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然后又面对提出问题的这位学生说,“你的想法真好,让我们深入地读了课文,没有你的的这个问题,我们还感悟不到这么多呢?我们感谢你!”正是这看似简单的“三言两语”,让提问的学生有了被尊重的感受,他以后还会更加努力。其他学生也会盼着这样的“荣誉”,降临到自己头上。 (滕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