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741
农村“辍学生”心理分析与疏导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6期
     在农村,初中学生中途离开学校,停止学习的情况时有发生。一部分辍学生是由于客观原因,但也有一些是辍学者本身的自主行为。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实践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部分初中生会出现诸如消极的自尊、逆反、盲目从众、厌倦学习、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农村“辍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与疏导。

    一、自尊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自尊心理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品质,是个人的心理品质的肯定性评价,是个人要求得到别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这种自尊意识能使他们增强独立意识,减少依赖程度。积极的自尊心能促进人们正确地自我评价;消极的心态则会使评价失真,甚至是面目全非。

    学生在学校里,当学习的成绩或师长的评价与其自尊需要不相吻合时,他们就会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直至永远告别校园。笔者曾经问过一位一度旷课、逃学,现在又回校上课的初二女生,你是如何看待学校的学习生活,她说:“有人管吃喝,有人管学习,没人管我们的情感世界,可我们不是小孩子,是需要感情的。”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世界需要得到关怀和尊重。为此,教育工作者一是要引导学生加强修养,把自身低层次的自尊发展为高层次的自尊,把自发的自尊变成自为的自尊,把学生自我在人格、生活、爱情、成才上的自尊融到民族自尊和祖国的尊严之中,使他们的自尊心内化为自觉为祖国而奋斗的责任感;二是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客观地自我评价,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自己的内心平衡和心理稳定;三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从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人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掌握批评时的分寸,切忌“暴风骤雨”,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逆反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当事人产生了与其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一种反向的要求和行动的一种心理现象。

    学生强烈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笔者见过读初一的一名农村学生(男),因犯错误不接受班主任老师的批评,一气之下,书包一拿干脆地说:“我不想念书了,把开学初交给您的钱还给我吧!”这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控制自已行为的能力;二是要引导学生以宽容和谦让的态度去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三是要鼓励学生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优化自己的性格,做一个真正有度量、有骨气、有抱负的人。教育工作者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尤其是对于那些农村学生,只有让他们懂得自爱、自律、自立,让他们有接受教育的愿望和热情,才能使他们很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三、从众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从众心理是在社会、团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他人行为一致的心理特征。

    在农村中,初中阶段辍学的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人云亦云,人走亦走。某班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竟有四人辍学,笔者问过他们为什么不上学?回答很干脆,我看某同学不上学,我也不想上了。不少初中学生中途辍学,出外打工赚钱,这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一种时尚。面对在校初中学生想辍学去打工的从众心理,教育工作者一是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增加团体凝聚力;二是要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三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健全的人格,避免盲从;四是要教会学生应对消极团体压力,加强心理上的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厌学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学生厌学导致辍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应试教育的影响 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很小,这意味着大部分学生将失去升学的机会。有些学校受到名利的驱动,以升学率为学校管理的中心,使得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并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灌输。过长的学习时间及过重的课业负担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厌学、逃学,成为“辍学生”。

    教学方法的失误在农村学校,教师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升学有望的“优生”身上,只关注文化课的传授,忽视了那些后进生和潜能生,忽视了培养和发挥后进生和潜能生的个性或特长方面的优势。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时上不来的学生,有的教师会对其横加指责,冷嘲热讽,甚至会体罚或变相体罚,排挤差生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的育人职责、学校的育人功能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学校失去了信任和归属感。

    师生关系的矛盾冲突 农村教师工作热情较高,但工作能力有限,反映在教学中往往是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由此引起师生感情不融洽。有时一些教师的行为失误,会引发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趋于强烈,进而产生弃学的念头,成为辍学生。

    笔者认为,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关键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五、自卑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自卑心理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势,它与自尊心理相对而存在,指的是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

    农村辍学学生的自卑心理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一是学习成绩差、犯了严重错误。二是好胜心受挫,缺少成功的体验。初中学生都喜欢暗暗拿自己与别的同学比较,如果屡次在暗暗的比较中落后,往往会使其灰心,导致自卑。三是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常挨批评。学生挨的批评越多越感到自惭形秽,抬不起头,而越这样,挨的批评又会越多,从而使其挣扎在自卑中不能自拔。四是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被集体轻视、嫌弃、冷落。五是个人意志薄弱,性格软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缺乏恒心和毅力。六是自尊心过弱,这样的学生往往不求上进,总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我评价过低,因此妄自菲薄,以至怯弱自卑。笔者接触过一名初三男生,他学习成绩很差,考试经常不及格,自感惭愧,情绪低落、消沉、抑郁、沮丧,一筹莫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常被教师批评,被同学们看不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说不如一走了之。最终这位学生还是辍学了,其根本原因是无法消除自身的心理障碍。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潜能的发挥,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为此,教育工作者一要引导自卑的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二要引导自卑的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给自己创造机会和成功的体验。三要教育自卑的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逆境和失败,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四要鼓励自卑的学生发挥自己特长,扬长补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五要注重塑造学生坚强的性格。让每个学生懂得: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试,一定会发现自己不比别人矮一截。无数事实证明,成就最大者与最小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自信心,是否具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品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其心理障碍是引起中途辍学现象的主要原因。初中阶段在基础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要重视和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要使用“依法控辍、教改控辍、助学控辍、督导管理控辍”等措施。笔者认为要做好控辍,必须认真地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并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培养学生乐观进取,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许建明)